u0002白苏u0003的u000

白苏,学名Perillafrutescens(L.)Britt.,亦被人们称为白苏叶、白苏子、白苏梗,同时拥有多个别名,如白紫苏、荏、南苏和假紫苏等。它是一种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身高可达0.5至.5米。其茎秆呈绿色,形态圆角四棱形,且多分枝,除了基部外,整株都被细长白毛所覆盖。叶子以两两相对的方式生长,叶片的形状或为卵形,或为圆形,尺寸在3至9.5厘米长,2至8厘米宽,叶尖部分或急尖或渐尖,基部则呈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处有着粗犷的锯齿,两面都呈现绿色并覆盖着毛,其中下面略显苍淡并点缀着腺点。叶柄的长度在0至45毫米之间,同样被密集的白毛所包裹。

白苏的花序以总状的方式生长在腋部和顶部,苞片呈卵形,先端部分或急尖或尾状。萼片形状如钟,拥有5个齿和0条脉纹,分为两唇,外部覆盖着毛和腺点,内部则在喉部环绕着一圈长柔毛。花冠为白色管状,2唇形,外部同样覆盖着毛,而内部中部则环绕着一圈毛。上唇部分有2个浅裂片,裂片较宽且先端略凹;下唇部分则分为3裂片,两侧的裂片为半圆形,而中裂片则呈横椭圆形并向下弯曲。雄蕊共有4个,其中2个较强壮,稍伸出花冠之外,花丝光滑无毛,花粉囊分为2室。子房呈4裂状,花柱稍伸出并光滑无毛,柱头部分则分为2裂。小坚果的颜色为褐色或灰白色,形状为倒卵形,尺寸大约为2毫米长和.7毫米宽。白苏的花期跨越8月至9月,而果期则从9月延续至0月。科属唇形科紫苏属分布主要野生于路旁,但也有栽培的情况。采集在夏、秋季节采收叶片,而在秋季果实成熟时则割取老茎。归经叶片主要归入肺、脾经,种子归入肺、脾、大肠经,而茎则归入脾、胃、肺经。

性味与功效叶片:味道辛辣,性质温和。具有疏风宣肺、解表散寒、理气消食及解鱼蟹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脘腹胀闷、食积不化等症状。茎:同样味道辛辣,性质温和。能顺气消食、止痛并安胎。适用于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感冒及胎动不安等病症。果实:味道亦辛辣,性质温和。能降气祛痰并润肠通便,常用于咳逆痰喘和气滞便秘的治疗。用法用量内服时,煎汤用量为.5~3钱,或研末后服用。对于外用,可以捣敷患处。应用

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多种病症。

感冒风寒:取白苏叶五钱,煎汤后加入冰糖,调服并盖被取微汗。(江西《草药手册》)寒湿腹胀痛与鱼蟹中毒:用干白苏全草七钱配合生姜三钱,煎汤后用炒食盐少许冲服。(《福建中草药》)冷痢:采用白苏茎叶三至五钱,加入适量红糖,用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蛔虫症:将白苏叶研末,每次服用一钱(小儿酌减),调以白糖二钱,用开水送服,每日早晚和饭前各一次。(《福建民间草药》)男子阴肿:将白苏叶生捣后与醋混合,涂抹于患处。(孟诜)虺中人(一种毒蛇咬伤):将白苏叶烂杵,与猪脂混合,薄敷于患处。(《梅师集验方》)水肿:取苏梗八钱,大蒜根三钱,老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煎汤后服用。(《湖南药物志》)痰饮咳嗽:用白苏子三至五钱与橘皮三至五钱煎汤服用。(《福建药物志》)小儿久咳及老人咳嗽吼喘:使用苏子、杏仁等药材研末后服用。(《滇南本草》苏子散)气喘咳嗽、食痞兼痰:采用三子养亲汤,包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等药材煎煮后代茶饮。(《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顺气、滑大便:将苏子与麻子仁研烂后煮粥食用。(《济生方》紫苏麻仁粥)脚气及风寒湿痹:用苏子煮粳米粥,加入葱、豉、椒、姜调味食用。(《圣惠方》)消渴变水:服用炒制的苏子和萝卜子粉末,每次二钱,用桑根白皮煎汤送服,每日两次。(《圣济总录》)食蟹中毒:立即服用苏子捣汁。(《金匮要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tp/18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