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骈文句式,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四言六言,但是偶尔也有五言七言,
乃至八言九言十言之类带领字的词曲,散文句式,因为和骈文句式一样,都是可以采用节奏点判断法判断平仄(也有称意节断),我们就放在一起讲了……。
所谓骈文节奏点判断法(意节断),原则上和诗律句是一样的相邻的节奏点平仄相反,但是诗律句式是两个字一个节奏,而骈文(词曲,散文)句式则根据语意不同,节奏点从一字到若干字不等。
一、骈文七言句式
骈文的五言七言,语感上是区别于诗律句的,找个具有代表性的七言骈文句,像周恩来总理的自勉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仄平仄
从/无字句处/读书。
平仄平
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断句的节奏点,上联在与,人,事,下联在从,处,书。
而不是按照诗律句的每两字一个节奏点落在有、胆、共和无、句、读上。
又譬如清朝绍兴赵之谦的自题联
不拘乎/山水/之形,云阵/皆山,月光/皆水;
平仄平
有得乎/酒诗/之意,花酣/也酒,鸟叫/也诗。(得古音为仄)
仄平仄
这里前分句骈文七言,断句在不拘乎,有得乎,乎为虚字(当骈文联的时候,虚字上下联是允许同位重字的),这时候节奏点不落在虚字上。应该看做是上联节奏点在拘、水、形,下联节奏点在得、诗、意。
而林则徐赠梁章钜对联
曾从/二千石/起家,衣钵新传贤子弟;
平仄平
难得/八十翁/就养,湖山旧识老诗人
仄平仄
这联是前分句骈文句式,而后分为句诗律句式(多分句的情况下,骈文句式和诗律句式经常是组合的,分句内各自按照各自的平仄安排,这类联句式上一般会显得较为灵动,)前分句的节奏点上联在从、石家,下联节奏点在得、翁、养。
又如清朝严保庸因路费不够,向泰安知府求助时写的会试归途有感:
千里而来,徐孺子/可容/下榻;
仄平仄
一寒至此,严先生/尚未/披裘。
平仄平
此处,第二分句“徐孺子”“严先生”就是专有名词。节奏点上联落在子、容、榻,下联节奏点落在生、未、裘。而不是按照诗律句式那样的孺、可、下,和先、尚、披。
二、领字和骈体句式
我们试看五言和六言骈文句式组合的典例:
如俞樾贺高滋园六十寿联
官/两浙/近廿年,以/二品/归田,仍在/白苏/旧治;
仄平,仄平,平仄
过/重阳/刚半月,为/六旬/介寿,恰当/*菊/新花(菊古音为仄)
平仄,平仄,仄平
在这联里面官是在……做官,名词作动词用,我们可以看到 小分句的六言联,不是按照两个字两个字的节奏,上联节奏点在浙和年,下联节奏点在阳和月。要提到的一点是(重也可以当数量词使用哦)。而 分句的六言联,依旧按照的是常规的两个字一个节奏点的风格。
而中间的五言句,则出现了领字,这是骈文(包括词曲类)联所特有的区别于诗律句式的。“以”和“为”在开头作为一个领字使用,而领字不纳入平仄,也就是无论“以”和“为”这里上下联都是仄也好,平也好,都不受影响。一副带领字的对联,是扣除了领字,当它不存在后,再来分析后面部分的平仄的。 六言分句句前也使用了“仍在”和“恰当”作为领字。
所谓“领字”,其实就是位于句子的最前头,用来带领句子的字或词。这个领字以动词和虚词为主,除了可以提掇全句,还可以在同列句前,带领多句(这种情况在长联中尤多),领字在字数上,他可以是单字、双字、三字。以仄音居多。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对联常用领字表,可以作为参考。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一字领
如北戴河醒园的联
有/独醒时,出海河声凉到枕
平
无/可争处,联峰山色静于棋
仄
这里,“有”“无”都是领字,四言联如果出现领字,往往对其他字的平仄放宽,就是只看 一个字的平仄了,如陶澍题*州定慧寺东坡画像联:
吃/惠州饭,和/渊明诗,陶云/吾云,书就一篇归去好;
仄平
判/维摩凭,到/东坡界,人相/我相,笑看二士往来同。
平仄
“吃”“和”“判”“到”为领字,这里“惠州饭”“渊明诗”“维摩凭”“东坡界”都是作为一个成词看,被领字总领,作为成词,平仄是一个整体,只看其 一个字的平仄。
这里必须要提到的还有第三分句“陶云/吾云”对“人相/我相”有些朋友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四连平都有,其实遇到这样的句子,我是建议大家当陶云,我云,人相,我相来看,要知道古人联本身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一字领的六言联,如李渔的自题乔居浦城
历/宦海/两朝身,万顷惊涛仗忠信;
仄平
借/他乡/一廛地,卅年此屋亦辛勤
平仄
这里“历”和“借”为领字。不纳入平仄。划出后再分析后面平仄。
一字领的七言联,如朱彝尊题嘉兴山晓阁联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仄平仄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平仄平
这里“恐”和“放”为领字。不纳入平仄。划出后再分析后面平仄。
2.二字领
如*体芳题无锡张睢阳庙
男儿死耳又奚言,若论/唐室/元勋,四百战功名,岂输郭李;
仄平
父老谈之犹动色,但吁/扬州/都督,亿万年*魄,永镇江淮。(督古音为仄)
平仄
第二分句中“若论”,“但吁”为领字,不纳入平仄。
又如袁枚题南京清凉山小仓山房:
林木翳然,便有/濠濮间想
仄
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平
第二分句中“便有”,“自谓”为领字,不纳入平仄。而这里濠濮间想,羲皇上人都是成词,成词上面说过,乃是一个整体,只看 一个字的平仄。
3.三字领
如朱海谷题福州于山大士殿联
筑寺俯双江,莫辜负/山雨/浦云,朝飞/暮卷;
仄平平仄
设亭临九曲, 是/春风/秋月,汐去/潮来。
平仄仄平
在这副联里,“莫辜负”和“ 是”就是领字,各领两句,不纳入平仄的评判里面。这里 分句是诗律句式,第二、三分句是骈文的句式。
又如清朝毕沅的自挽联:
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席字古音为仄)
仄平,平仄
学佛成仙皆幻相,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
平仄,仄平
此联中“遑问他”“终输我”便是领字。
这种一个领字领多句的情况,在长联里非常普遍,如李胜芳题*鹤楼: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鹤渔矶,晴川杰阁,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一个“看“字就领了后面的“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鹤渔矶,晴川杰阁”
一看“望“字就领了后面的“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
这里要点出的一点,看和望都是看的意思,严格意义上来说有合掌之嫌,只不过放在长联里,有一些小瑕疵,看起来就不是那么明显。
另外,这联里的“是何时”“都付与”也是做三字领用的。
4.必须要提的一点是领字不一定完全是虚词(包括动词和虚字),实词虚指为下文服务的时候,也会成为领字。譬如
曾国潘题桂湖的联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仄平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平仄
因为五千里,和一万顷都乃虚的数值,而非实指,统领的是后面秦树蜀山,和荷花秋水。所以此处,这二者,也是作为三字领看的。
作者:应绿霞(网名:红袖流云),女,八零后,浙江绍兴人,现居宁波,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发展部主任,浙江省辞赋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省楹联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广东文化学会春光诗社名誉社长,野草诗社理事,西湖诗社理事,宁波作协会员,《浙江诗联》杂志编辑。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诗刊》《*建》,《中华辞赋》,《中国楹联报》等全国性刊物,楹联悬挂于全国数十处知名景点牌坊楹柱,并多次担任全国电视诗词节目和大型楹联赛事评委。
应绿霞喜欢,记得赞赏哦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