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膳
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
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所以秋日可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药膳粥汤,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川贝酿梨汤、杏苏粥、白果豆腐汤、参竹心肺汤、玉竹沙参焖老鸭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今日,广西中医院国医堂牛豫洁教授为您推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
杏苏粥
杏仁、苏子仁各10g,粳米50~g,红糖适量。
将苏子仁、杏仁捣乱成泥,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粥稠,加入红糖调匀,即成。
温热服,早晚各1次,5日为1疗程。
降气消痰,止咳平喘。适用于痰壅气逆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胸脘痞闷等症。
用于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于痰壅气逆者。
因方中二药皆有通便作用,故大便溏泻者不宜用。
名词解释
苏子,又名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别名:紫苏子、黑苏子。苏子用途很广,幼苗和嫩叶可以食用,籽实可以作为芝麻的代用品。苏子油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来制作雨伞、雨衣、油漆、油墨等。苏子饼渣是家畜的好饲料,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苏子性味辛,温。归肺、大肠经。具有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大便不通功能。
中医药膳具有注重整体,辨证施食;防治兼宜,效果显著;良药可口,服食方便;优选药材,科学烹制等特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之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