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的ldquo荏苒rdquo

在古代,紫苏被称作“荏”,而“时光荏苒”中的“荏苒”其实指的就是紫苏,原本写作“荏染”,这是因为古人常用紫苏的生长荣枯来代指时光的流逝。

通常,“苏”分成两种,一种是绿色的白苏,还有一种叶片完全紫色或者正面紫色背面绿色的叫做紫苏,而这两种都被称作“苏”。

五代十国南唐的《说文系传》记载:荏,白苏也;桂荏,紫苏也。

在《尔雅》当中也有记录“荏”,但专指的是白苏,宋朝之后,逐渐用白苏和紫苏取代了原本的荏的名字,这样看起来更通俗明白,但荏字还在用。

元代《农桑辑要》记载:“荏,即今白苏子。”

话说回来,其实古代的人本来一直将苏称作是“荏”,这两个称呼其实说的都是同一种植物,就好像土豆与马铃薯,番茄与西红柿一样。

“荏”这个字在其他时候,用的并不是那么多,而这个字到底是如何产生,究竟原本的含义是什么,古代的典籍中也没有明确记载。

先秦时期,将大豆称作“菽”或者“荏菽”,除此之外,荏通常被用作形容词,代指软弱。

而关于“荏”与“苏”的转变,不管是汉代扬雄的《方言》还是晋朝郭璞的《尔雅注解》,都认为这其实是各地方言的读音差异而已。

苏就是荏,而荏也就是苏,只不过天下那么大,各地叫法不同,由此造成了差异变化,而原本的荏,往往也被叫做“荏染”。

在《诗经》当中,就有“荏染”的描写,不过这说的是荏生长的样子,形容的是一种状态,并不是说这是一种植物的代称。

《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缗之丝。

这几句当中,“荏染”都被用于来形容植物生长繁茂的样子,草木生长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用来使用了,倒是与紫苏没什么关系。

苏这种植物,因为古代被称作“荏”,加上几乎随处可见长得到处都是,而苏生长成熟之后的样子也非常美观,逐渐人们用荏染来代指苏叶,后来又写作了“荏苒”。

“苒”这个字的意思,说的也是草木繁茂的状态。

而荏染这个词,原本除了繁盛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柔弱的样子,这个词用来形容紫苏的生长其实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紫苏虽然生命力很强,到处都是,可毕竟只是一种草。

茂盛却又较弱,这正是紫苏之类的植物才特有的一种特征。

而紫苏的生长,通常都是一年生的,紫苏每每长成,这一年也就过去了,古人用这种景象来形容时光的流逝,草木的枯荣兴衰。

不管紫苏还是白苏,都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植物,从古至今,人们通常利用的,都是它们的叶子还有果实种子。

古代将苏子称作“荏子”,也就是苏的种子,荏子主要用来榨油和食用。

荏子的含油量超过45%,而且香气非常浓郁,用来和稻米一起煮粥非常醇美。

历代几乎都有用荏子煮粥的描述,不仅香气强烈,而且可以让人皮肤变白。

荏子可以用来榨油或者直接吃,或者炒干磨粉烙饼,南北朝时期还可以将没成熟的荏角摘下来做菜或者腌着吃,荏子油既可以食用,也可以点灯。

现在,荏子也就是苏子虽然还有不少地方在吃,但人们相对更钟情于苏子叶。

南方常用的是紫苏,主要用来做菜,尤其是烹饪水产的时候,因为紫苏叶不仅可以去腥提味还可以祛水产当中的*,凉拌的话也很好吃。

北方常见白苏,用来包裹烤肉什么的,也别有风味。

像是韩国料理与日式料理之中,苏子叶的出现频率也很高,韩国人尤其钟爱苏叶。

苏叶用途广泛生命力顽强,随意撒种后离开,出门在外的人回到家中时,紫苏已生长茂盛,这也是古人将紫苏称作荏苒的一个主要原因。

那么,紫苏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这里面还有个故事,相传,我国的东汉末年,有一个 的神医叫华佗,他在医学方面贡献很大,还发明了麻沸散这种麻药用于外科手术,他非常擅长用各种植物治疗人体的疾病,比如,他可以把青苔做成膏状,用来治疗人体因被马蜂子蛰后的红肿,他还会用紫苏的叶子来治疗因为食用螃蟹和鱼等水生动物,而造成的不良反应,紫苏的名字正是来源于此。

说是有一年的重阳节,华佗带着徒弟们去街上办事,路上口渴,就去一家饭店去饮酒解渴。这个时候,华佗就看见有几个年轻人也在这家饭店吃饭,而他们吃的正是螃蟹,因为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个季节正是吃螃蟹的好季节,螃蟹膏满*肥,非常美味,有许多人喜欢吃。

华佗就看这几个年轻人,吃螃蟹有些不知节制,面前的螃蟹壳堆成了小山一样,这种吃法,可是对身体大为不妙啊,因为螃蟹生性寒凉,吃多了,对脾胃不好。华佗不忍心看着几个年轻人吃坏了身体,就上前好言相劝,让他们少吃点螃蟹。

但是几个年轻人吃的正高兴,怎么能听他这个陌生人的话呢?根本没有理睬华佗,自顾自地一阵猛吃。华佗一见,自己苦劝,对方根本不听,就去跟饭店的老板讲,让饭店老板不要再卖给这几个年轻人螃蟹吃了,但是饭店老板是要赚钱的,哪有客人要吃,却不卖的道理,所以也拒绝了华佗,没人听他的话,华佗无奈,只能叹息一声,继续喝自己的酒。

谁知道,过了两个小时,那帮年轻人突然就感觉肚子疼,而且有的人疼得冷汗直冒,忍住不住,倒在地上痛苦不堪,饭店的老板一看也慌了神,不知道这是出了什么问题,只是怀疑是螃蟹不新鲜了,食物中*了,赶紧就想请大夫来给他们看看病。

这个时候,华佗主动站了出来,他说自己就是大夫,我知道你们这是怎么了,这帮少年一看正是刚才劝自己少吃螃蟹的老头,赶紧向华佗赔礼,请求他救救自己。

华佗说,我今天看病不收你们的钱,只是你们日后病好之后,一定要懂得尊敬老年人,这些年轻人连连答应。华佗说让他们先忍一会,自己去取药来,华佗和徒弟们就出门去找治病的良药。他的徒弟还以为华佗得回家去取药,结果华佗并没有。

他看见这个饭店周围长着许多紫色叶片的植物,他让徒弟采了许多这些叶片,然后用这些叶片熬煮药汤,之后给那几个年轻人喝下,结果那些年轻人吃下药汤后,症状大为缓解,肚子不疼了,他们对华佗千恩万谢。

以后再也不敢这样拼命地吃螃蟹了,饭店的老板也认识到了错误,对华佗能够为自己解围,治好了这群年轻人也是非常感谢。华佗和徒弟们离开了饭店,徒弟就问他,怎么会知道那种紫色的植物,能够治疗因为螃蟹造成的疾病。

华佗说,有一年夏天,华佗和徒弟们去一条河边采药,突然,他们看见一只很大的水獭,在河里抓到一条鱼,它把这条鱼全都吃进了肚子里,肚子吃得圆圆滚滚的,突然,水獭好像很难受的样子,大概吃鱼吃多了,消化不良了,结果肚子疼得上蹿下跳,不能忍受,后来,这只水獭就跑到了河岸边,找到一些紫色的植物,它就大吃了起来,不一会,水獭好像就舒服了,很正常地游走了。

心思缜密的华佗看到这种奇怪的事情,他没有像徒弟们一样,只是看热闹,而是深入地分析了一下,他认为,这种紫色的植物一定具有某些药用的功效,能够治疗因为吃鱼这种食物,吃的过多造成的疾病。

华佗今天看见几个年轻人吃寒凉的螃蟹,肚子不舒服,螃蟹属于水生动物,鱼也属于水生动物,这些食物寒凉的特性容易造成人体受寒而疼痛,而那种紫色的植物能够治疗水獭吃鱼造成的肚子痛的疾病,一定是这种植物属于温性,能够抵消鱼的寒凉,那么可能会对螃蟹造成的寒凉有效,于是,他就大胆测试了一下,结果几个年轻人果然痊愈了。

华佗起名的“紫舒”,为何和“荏苒”联系在一起

而这种紫色的植物还没有名字,华佗想,它们的叶子是紫色的,而且能够让人肚子舒服,那就干脆叫“紫舒”好了,所以这种植物就被叫作紫舒,而后来,人们口口相传,以讹传讹,也就变成了紫苏,也就是今天大家叫的这个名字了。

这个当然只是个传说,至于紫苏这个名字是不是真这么来的,无人可知,也算是一家之言,那么,紫苏又和荏苒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这个有这样几个原因。

其一,紫苏有很多种类,有一种叶子是绿色的紫苏,叫白紫苏,又称白苏。这种白苏在古代才叫荏苒。紫苏在我国古代被叫做荏,例如《本草纲目》里面就有苏乃荏类这句话,大家看,紫苏既然被称为荏类,而荏苒的 个字也是荏字,这就在客观上,使二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联系在了一起,为紫苏被称为荏苒奠定了基础。

其二,紫苏这种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中国古代人很愿意以物言情,以物咏志,古代文人常常会赋予身边一些平常之物一些不平常的意义。

例如,古人常把月亮和故乡联系在一起,李白的《静夜思》里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概是诗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抬起头就能看见同一轮明月,睹物思情,看见明月就会想起家乡。

而紫苏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生命只有一年的时间,人们看见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第二年又会再重新开始一个轮回,这让人们感叹时光的转瞬即逝,而荏苒一词代表的也是时间渐渐地过去,跟紫苏的象征意义异曲同工,所以文人就以紫苏来象征时光的消逝,就把紫苏也叫荏苒了。

其三,紫苏这种植物,叶片非常鲜嫩,微风拂过,随风飘摇,有一种身若无骨的柔弱感,让人怜惜,而荏苒这个词也有柔弱的含义,所以,从这层意思来说,紫苏又叫荏苒也非常合适。

正是因为以上这三条原因,紫苏在古代又被称为荏苒,这实在是中国文人的一大创举,把人类的情感赋予一种植物,使紫苏这种被人喜爱的植物又多了一丝浪漫气息。

结尾

紫苏不仅仅在中国大放异彩,既能食用又能药用,它还传到了国外,比如,在日本的料理里,紫苏的叶片看上去很好看,又有抑菌的作用,所以,日本料理常常放在紫苏叶子上面,作为陪衬,在韩国的烧烤中,紫苏叶也可以包着烧烤的肉片直接食用,非常地美味,能够解腻和增加紫苏独特的香味,增进口感。

除了这些应用外,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紫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紫苏身上还有许多价值,例如紫苏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天然油脂对人的心脑血管系统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能够降血脂和血压,保护人体脏器,甚至能够提高人的大脑智力,紫苏油中还含有抑制癌症的成分,对于人类克服癌症还有很大研究价值。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紫苏的身上一定还会出现更多的奇迹,为我们人类的健康造福。

假如您和孩子都喜欢历史、喜欢古建、喜欢旅行一起加入大家庭吧!接下来的每一天,我们一起用知识迎接希望!抗疫终将胜利,众志成城,我们一起加油!!

暑期夏令营|Tang-StyleHappyGo西安唐文化主题夏令营

08月06日

长城内外的“天下大同”第三季

暑期游学

穿越河西走廊我的《西行漫记》丝路行商亲子版

晋行记研学中心文创产品

云冈研究院正版授权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tp/10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