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xfhjyj.com/m/
一般人眼里的紫苏长这样
或者这样
中医人眼里的紫苏长这样
或这样
紫苏在我国栽培很广,栽培历史悠久,变种繁多。历代本草书记载较多的有紫苏和白苏两种,但其功效差别不大,均可入药。
叶花均紫色或紫红色称“紫苏”,入药多取叶紫色者。
叶绿色,花白色,习称“白苏”,古称“荏苒”,《诗经·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寄予了国人细腻,多感的人文情怀。
潘岳《悼亡诗》:“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白苏柔弱,时光易逝。光阴荏苒,白苏与光阴便联系在一起。越是柔弱,越是易逝,越应该珍惜。“荏”便有了它独特的文化沉淀。
食用紫苏
国人食用紫苏的历史悠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苏子雀甚嗜之,必须近人家种矣。”
*金配角
紫苏配海鲜和肉类
美食家们发现,食用油腻的炙肉或是气味厚重的海鲜时,佐以新鲜紫苏叶碎片共同烹饪或是同紫苏渍菜共食,具有清口解腻的功效,紫苏叶和肉类共煮还可增加肉类的香味。
汉代枚乘的《七发》中吴客向楚太子描述饮食之美,讲到了“鲜鲤之鱠,秋*之苏”。秋天的紫苏搭配鲤鱼片生食,是可以向王子推荐的美食。
日本人喜食刺生,他们称紫苏为“刺生的妻子”,可见紫苏是多么不可或缺的美食伴侣。
紫苏配素菜
李时珍《本草纲目》曾云: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即鲜嫩的紫苏叶搭配蔬菜一起吃,也可以用盐渍或是酸梅卤渍后当作佐菜吃,十分鲜香,在夏月里还可以煮熟冲汤喝。
湖南宁乡人用紫苏搭配青梅制作而成的苏梅果,以紫苏原色原味、青梅脆嫩酸甜著称,不仅是当地传统特产之一,更享誉海内外,食用能生津止呕,回味无穷。
实力担当
紫苏不仅是*金配角,在中国餐桌上它也能独当一面。
紫苏茶
紫苏泡茶只有淡淡的紫苏味,相比姜茶容易入口,风寒感冒轻症时饮用,除了可发汗解表还能行气和胃,且兼有化痰止咳的功效。
凉拌紫苏
紫苏嫩叶洗净切碎,加入盐、醋、生抽等调味料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油炸紫苏叶
紫苏叶裹上鸡蛋面粉糊糊上锅油炸,好吃的油炸紫苏叶就做好了。
药用紫苏
紫苏叶
中药紫苏一般指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我国南北均产,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紫苏可发散风寒,治疗风寒感冒,是常见的发散风寒药。
中医认为外感致病因素有“六淫”和“戾气”。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邪气。风寒感冒主要由外感风邪与寒邪致病。
风寒感冒初期,邪在肌表,毛孔闭塞。紫苏是一味性情温和的发汗解表药,老人儿童孕妇都可以使用。轻证可以单用,重证可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
紫苏能行气和胃,缓解胃胀、恶心呕吐的症状,也是安胎常用药。
胃能受纳和腐熟水谷,以通降为用。胃功能失调即“胃气不和”,便会导致消化不良,饮食停滞或饮食上逆而呕吐,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竹茹、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
如果妊娠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者,常与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
紫苏还可以解鱼蟹*。对于进食鱼蟹中*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可单用紫苏煎汤服,或配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
紫苏属发散药,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紫苏梗
紫苏老茎称苏梗,发散力不如紫苏叶,多用于行气宽中,脾胃气滞,以及疏肝与安胎。
紫苏是药食同源的典型,老少皆宜,但作为药物使用时,请遵医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