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在年中国药典里中有紫苏子、紫苏叶、紫苏梗。
紫苏梗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茎。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辛,温。归肺、脾经。
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5~10g。
置干燥处。
来源:《中国药典》年版一部
紫苏叶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辛,温。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
5~10g。
置阴凉干燥处。
来源:《中国药典》年版一部
紫苏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m(L.)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辛,温。归肺经。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3~10g。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来源:《中国药典》年版一部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具特异芳香。茎方形、直立,高30~厘米,紫绿色。多分枝。也对生,柄长2.5~7.5厘米,叶片卵圆形,长4~12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突尖,叶缘钝锯齿状,两面紫色或表面绿色,两面疏生柔毛,背面有细油点。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钟形,果实成熟时萼膨大,花冠管状,上端二唇形,淡红色,小坚果灰棕色或褐色,卵形。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湖北、河南等地,其它各地多有栽培。性状鉴别紫苏茎略方柱形,有四棱,暗紫色,显纵沟,具明显的节,节上分枝或生叶,长30~80厘米,直径约3~10毫米,嫩茎上有白毛茸。叶片紫绿色,薄如纸多破碎。顶端有宿存花萼(称苏子兜亦作药用)。果实灰棕色,卵形,直径约1毫米左右。老茎质坚硬,嫩茎质松脆,断面有白色髓心。老茎气微、味淡。嫩茎及叶气芳香,味微辛苦。以茎枝较嫩,紫绿色、带有多数叶片者为佳。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紫苏醛。炮制切咀,生用。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有胸闷、恶心、呕吐者(相当于胃肠型感冒)。苏叶发汗的作用比麻*、桂枝弱得多,单用效力不大,要与荆芥、防风或生姜等同用以助发汗。但它的特长是兼能理气宽中(调整胃肠功能、帮助消化),止呕(与枳壳同用更好)。有频频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用本品4.5g加川连3g,水煎服。至于老人和小儿较轻型的感冒,用麻*、桂枝嫌发汗太甚时,可用紫苏叶代替,方如香苏饮。
2、用于行气安胎,治疗妊娠呕吐,胸闷恶心。老苏梗作用较好(4.5~9g即可)。配陈皮、砂仁更能增强健胃作用。
3、用于解鱼蟹中*,要用至30%~60%。此外,还可以外用治疗阴囊湿疹。方法是用苏叶30g煎水,放温后浸洗患部,然后用生油在患处搽匀。
处方举例香苏饮(《局方》):香附6g,苏叶6g,陈皮3g,甘草3g,生姜9g,红枣3枚,水煎服。
附:紫苏梗,通称苏梗,为紫苏的干燥茎枝,专长顺气安胎(健胃、止妊娠恶心呕吐)。紫苏梗:切片,生用。效用略同紫苏偏于理气安胎。紫苏叶:生用,效用发表解肌,祛风散寒。紫苏子:炒用或生用,效用驱探痰解郁,下气定喘。
注:苏子,分紫苏子(黑苏子)、白苏子二种。北方多习用黑苏子,大部分为野生品。
故事九九重阳节。华佗带着徒弟到镇上一个酒铺里饮酒。只见几个少年在比赛吃螃蟹。他们狂嚼大吃,蟹壳堆成一座小塔。华佗想,这伙少年无知,螃蟹性寒,吃多了会生病。他便上前好言相劝。那伙少年吃得正来劲,哪听得进华佗的良言!一个少年还讽刺说:“老头儿,你是不是眼馋了,我掰一块给你尝尝。”华佗生气地叹了两声,便回身对酒店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了,吃多了会出人命的。”
酒店老板正想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那里听得华佗的话?把脸一沉,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的事,你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
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来吃自己的酒。
哪知过了一个时辰,那伙少年突然都喊肚子疼,有的疼得额上冒汗珠,喊爹喊妈地直叫;有的捧着肚子在地上翻滚。酒店老板吓坏了,忙问:“怎么啦,得了什么病?”
“唉,是不是这螃蟹有*?劳您去请个大夫来给我们看看吧。”
这时,华佗在旁边说话了:“我就是大夫,我知道你们得的什么病。”少年们都很惊异:原来这老头是个大夫!想到刚才自己的失礼,不好开口求救。但除了这条道无路可走,只好放下架子向老人央求:“大夫,刚才是我们的不是,冒犯了先生,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发发善心,救救我们吧。你要多少钱都好说。”
华佗说:“我不要钱。”
“那你要别的也行。”
“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
“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都行。你快说是什么事吧?”
“今后一定要尊重老人,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
“一定,一定。你快救命!”
华佗回答道:“别着急,稍等一等,我去取药来给你们治。”
华佗和徒弟出了酒店,徒弟以为是回家取药,便说:“师傅不用您操劳了,告诉我取什么药,我自个去取吧。”
“不用回家,就在这酒店外的洼地里采些紫草叶给他们吃。”
华佗和徒弟很快从洼地里采回一抱紫草叶,请酒店老板熬了几碗汤,叫少年们服用后,不一会儿,肚子不疼了。他们可乐了,再三向华佗表示感谢,各自回家了,并到处向人们讲华佗医道如何高明。
华佗又对老板说:“好险呵!差点闹出人命。你以后千万不要光顾赚钱,不管别人性命!”
酒店老板连连点头称是。
出了酒店,徒弟心里疑惑,问道:“老师,您可从没有用紫草治过病,您怎么知道紫草能治吃螃蟹中*的病?是哪本书上这样写的?”
华佗道:“书上没有讲过,难道你忘了?前不久我们不是看到水獭吃紫草叶治病的情况吗?”
那年夏天,华佗带着徒弟在一条河边采药。忽听河湾里哗哗啦啦水响,掀起一层层波浪。一看,原来是一只水獭逮住了一条大鱼。水獭把大鱼叼到岸边。嚼吃了好一阵,把大鱼连鳞带骨通通吞进肚里,肚皮撑得象鼓一样。水獭撑得难受极了,一会儿在水边躺,一会儿往岸上窜,一会儿躺着不动,一会儿翻滚折腾。后来,只见水獭爬到岸边一块紫草地边,吃了些紫草叶,又爬了几圈,跳跳蹦蹦地回到了河边,一会儿便舒坦自如地游走了。
看到这个情景,徒弟只是感到有趣,华佗的脑子里却产生出疑问:为什么水獭吃了紫草就逐渐舒服了呢?
华佗对徒弟说:“鱼属凉性,紫草属温性。今天少年们吃的螃蟹也是凉性,我用紫草来解*,这是向水獭学的。”
徒弟听了老师的述说,心里顿时开了窍,更加佩服老师的高明,也知道了增长才干和学问的决窍。
此后,华佗把紫草的茎叶制成丸、散。给人治病中,又发现这种药还具有表散功能,可以益脾、宣肺、利气、化痰、止咳的作用。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他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又把它叫作“紫苏”了——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朝翔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