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感受之三自然人文之美

辽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77.html

作者:见牛在田

杭州的夏天是个火炉果然名不虚传,看看就要到仲秋了仍然高烧不退。我们来女儿家看护孩子及其做做家务十多天了,因天气酷热和忙碌也没外出,还好,近日台风“灿都”送来了清凉。9月25日是星期天,秋光明媚,我和老袁自六个园公交站下车8时许自古钱塘门进入西湖公园。此时游客还少,到处是本地人在早锻练,人们着装风格多样,五彩斑斓,在秋光下格外养眼。许多人随着动听悦耳的旋律翩翩起舞,可我分明听到唱的是《太湖美》,西湖美啊,明明身在西湖却播放太糊美,这些杭州人也太逗了,我差点没笑出声来。可先别笑,也许是一种豁达大气呢。湖风拂面,凉爽宜人,循白堤徃小孤山,一路走,一路看。过清行宫翻越小孤山,自南麓转回六个公园乘车返回住地。这是第4次来西湖,过去几次只属于走马观花,这次是两人自助游,能自主支配时间和行程,有了较往日多的体验。白堤至小孤山仅仅是西湖的一小爿,让人感受到:西湖不仅山水风光无限,人文景观更是丰满充沛,有了过去几次不曾抵达的体验。白堤徃小孤山路上,右手旁一翘角飞亭,门额上有“英爽颉颃”匾额,两侧挂对联:“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杭州。”是清代浙江巡抚阮元所撰,集宋代书画家米芾的字而立。这“颉颃”两字这里用来比喻白苏二人的学识相当,不相上下。白居易和苏东坡都当过杭州的“老市长”,在杭州人的心目中,白苏对杭州的水利建设功不可没,特别是对西湖的疏浚贡献很大,至今留有“白堤”“苏堤”。之后,我们在“白苏二公祠”见到“山水功臣”金字大匾,是杭州人对“二公”的褒扬。原先,我们过藻思天成、瑞雪断桥,并不知晓白苏二公纪念馆就在前面,而是被一汉白玉雕塑所吸引。远视雕塑如一枚上弦月,近观是一叶扁舟,一人居舟首举酒杯,仰首伸眉,一人守船尾吹洞萧,沉浸其中。扁舟以圆球为支点翘立其上,圆球落在扁舟之下,一方平板石之上。却没有一言半字说明,咋一看或许有些疑惑不解,可联想苏轼的《赤壁赋》不难理解雕塑者把圆球喻为既望圆月,一方平石为明月之下水波不兴的浩瀚长江。长江是一面镜子,悬挂长空的圆月映入江水中。这里援引苏子两段《赤壁赋》原文为佐证:“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由雕塑联想《赤壁赋》,由《赤壁赋》阐释雕塑,将眼前景和记忆中的文相互沟通、映射,就是不懂雕塑艺术,许会感受作者的匠心,面对雕塑之美,在审美中陶醉。参观了白苏二祠出东门往南,几步路就是中国美院,此处正在举办“人与神”主题画展。中国美院闻名遐迩,画展的内容也是我们颇感兴趣的。我想展览大概是以绘画艺术表现“人”和“神”的关系,人神关系是怎样的?令人想到神话的起源,同时想到东西方之神在品质上的不同,中国的神是完美的,都是“圣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不会犯错,只会指出别人的错误,而且中国的神没有七情六欲,总是高高在上地俯视 ,一副救世济世心肠。而外国的神则通常是有七情六欲的,具有尘世间的谦卑,也会跟普通人一样犯错。猜想这个画展主题与此有关,也就有趣,欲参与排队购票,可望着那长长的购票队伍,只能忍痛割舍。可展览是有期限的,失去了这一次,一个星期内难有时间再来了,而画展却不是无限期的。太多的人有这样的心性,想见未见、想做未做的事,对ma失之交臂的东西,多少天或多少年后一旦想起也会心有戚戚,这天没有观看画展,确有遗憾。别了中国美院继续往前,过风雨楼,过百年名舍——千秋印学、博物馆、图书馆这些都是我们看好的景点,由于时间不好分配只能留在以后再游。徃前平湖秋月斜对面就是中山公园了。中山公园在小孤山中,西湖也有中山公园?我们有些好奇。进了公园才知晓这里有清皇帝行宫,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公园供普通百姓参观游览,一眼看去行宫显得破败,墙面没有变成白色或红色,本色依旧。辛亥的功臣们没有把皇帝的行宫作为别墅,拿来自己享用,暗暗地真心为辛亥称幸。转而又想,很多闹辛亥那些人在功成之后也是贪得无厌和生活糜烂,他们及其子孙还是被赶到海岛上去了,失意后他们会有反思吧,不然怎么会有另一番景象呢?如果他们顺风顺水地遂意了,现在又会怎么样呢?小孤山太矮,经不起我们翻越,不知觉就到了山顶。我对老袁说,坐一下喝点水吃点东西吧。可她游兴正浓,似有感慨地说,你也和曙光一样,外出游玩一时要吃一时要喝的。于是,我们分享了自带的茶点。闲坐小孤山顶放眼环顾西湖,近水微波,远山含黛,湖山一体一韵,淡冶相得。而近处所见分明,日光下的湖水如度上一层薄薄的金粉,阳光在水面跳跃闪亮,远处些许微茫,予人以更多想像。西湖、群山和杭州城静静地如一帧大画和谐地铺设在天地之间。此时意念中出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句子也是相宜的,山河如此美好!小孤山小,景点特多。林和靖墓、放鹤亭、西泠印社,玛瑙坡、一眼泉水、文澜阁、中山公园、清行宫、敬一书院、秋瑾墓、六一泉、苏曼殊墓园、半壁亭等。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别致。一步一景,是处有故事。下山时见到一片房子,园门紧闭,门外荒草萋萋,感觉几多荒凉。正欲转身离去,一抬头门楣上方有“敬一书院”匾额,不知谁书四个刚中见柔的大字。这“一”是什么,有何来历?原来,敬一书院是清人浙江巡抚赵士麟所建,这位巡抚平生最重一个“敬”字,他将书院取名为“敬一”,意谓“一念不敬,心便放逸;一刻不敬,体便松懈;一言不敬,言便招尤;一事不敬,事便取悔。”我想,这段话大概与严以律己和儒文化中“求诸己”是相通的。好像这些已不时兴,不然为何关门闭户了呢,好在它没有被拆除。撇开敬一书院徃西走,有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墓寝,一旁有“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字牌。林和靖原名林逋,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成为咏梅的佳句,谢世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酷爱梅花和鹤,以至于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留下“梅妻鹤子”的佳话。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可他竟然也写出“暗香浮动月*昏”这样艳而暧昧的诗句。就我知晓的他还有一首柔情凄美的《长相思·吴山青》词,不妨抄录如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忍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这些发生在“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终身不娶的同一人身上,颇有几分意味。为纪念这位诗人,墓寝东保留有梅园,西面不远处建有放鹤亭。走过放鹤亭,来到杭州老市长林启的纪念馆。守门对人很和蔼。因为是在室内需要防范新冠,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口罩。进了展厅我们从头至尾没有遇到一个游客,偌大的展厅显得空荡,为我俩所独有。“高山仰止”展览图片上有这几个字也特醒目。这位清代杭州“市长”因反对慈禧克扣海*经费修颐和园,又查办粮仓触犯权贵,职位一降再降,在浙江任上五年病逝。这是一位做官只为民,为民敢于呼的“市长”,是为黎元社稷奋不顾身的人,不仅仅是重视水利建设,重视反腐机制建设,重视防病医疗等,在他身上闪耀着近代民主思想辉光。展览列举了他的功绩,与白苏二位都被杭州人尊重为好市长,而林启独占一座展厅。在我看来,与白苏比较因时代不同林启更不同凡响。古代的杭州好的市长真多!林启老市长能做到的,今人做得怎样呢?自展厅出来已是吃饭时间。走在孤山西麓,眼睛豁然一亮,一碧万倾,荷香缕缕,虽是仲秋时节荷却没有一丝倦怠,显得苍劲壮实,荷揖谢莲蓬个头有碗口大小。我曾经见过颐和园的荷、杜甫草堂的荷,合肥四季花海是我经常散步的公园也有荷,也包括境外我过去所见过的,孤山的荷令人叹息,她肥大的荷叶被劲壮的茎干高高地擎起,显得俊朗大气,如果说她们是奥运会中高个儿的女排选手,其她的也就是出生在矮人国的小家碧玉。放眼望去荷叶铺向远方,杭州西湖的荷见了难忘。此后,还有许多景点都值得去探访,可我们得往回走。下午家里还有家务要做,小神兽也须照看呢。------------------------------------------------后记多年前读白居易诗句“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古人的诗句也是今人心曲。仅游白堤和小孤山意犹未尽,西湖,更是一座享受不尽的自然和人文艺术宝库,当然星期天就可以再游西湖,还有国庆假期就到了,我想,把西湖当作一本书来读好了。世事难料,身不由己。9月27日一早赶往HZ西站,真是急如星火啊。老母亲住院,心急车慢,赶到肥,后转达乡下。因多种原因至今终于草草记录这次难忘的记忆。老Y要忙家务、带外孙更忙了,她利用国庆假期和星期天以至于一个人再游西湖,又扩展到游钱塘江大桥、龚自珍纪念馆、南宋街。还几乎逛遍了吴山景区。参观了胡雪岩故居,到鼓楼、城隍阁南宋太庙遗址。这就是热爱生活喜欢旅游的人。“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何时再游西湖,期待。

-10-19于FDGC

望海楼明

感谢亲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tp/12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