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拳,在古代拳就是一种用于搏击的技术。拳有内家、外家之分;拳的种类有很多,但在以前有共同的一点是必须有技击的含义。不能用于技击的,就不能称之为拳。
拳是一种载体,它可以去承载不同的思想、文化而变成独具特色的拳种。在当今社会,拳更赋予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拳是技术,不只是架子或套路,它必须区分于操或舞蹈,它一定在吻合人体的生理基础上,有非常完美的运动曲线,才能体现拳术的魅力。所以对任何拳术都有“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之说。
而“太极”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华夏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太极图是对太极形象而又贴切的概括。从太极图上看:太极呈一圆,圆中有黑白两部分,俗称“阴阳鱼”,两鱼互抱,循环往复;白鱼中有一黑眼,黑鱼中有一白眼,代表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它维系了阴阳的平衡。因此,在太极拳中必须能够体现出太极的阴阳之理,需知道如何通过在动作的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各个部位的阴阳变化和阴阳互变,要知道如何做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太极拳就是把这个太极的思想融入的拳中而成为太极拳的,就是用拳作为载体、用动作来展现太极文化和思想的,所以有人把太极拳称为“哲拳”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既然被称为“太极拳”,她必须包含了“太极”和“拳”的两层含义,也就是必须把太极的阴阳之理融入到拳里面,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太极拳。而不是缓慢地做一些看似打拳的动作就是太极拳了。
所有太极拳的经典拳论上说,太极拳是根据“太极的阴阳学说,结合中医的经络骨骼学说,融入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创立的。所以说太极拳真正的核心是以太极的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中医的经络骨骼学说为生理依据,以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为练气的方法,以武术拳架为载体的一种性命双修的拳法。另外,我们再看太极拳著作的经典理论,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为:节节贯穿、不丢不顶、以柔克刚、避实就虚、等等。
据以上所述,练太极拳或教太极拳必须要搞明白的几个原则:
一、每一个动作必须能够完全符合经典拳论和太极拳创立时的原理要求,即每招每式应具有太极阴阳之理,周身上下、手脚身背处处皆应虚实分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不断转换。哪怕是最简单的两手打开,其实都有开中有合的。如果不明阴阳之理,那就不能称太极。
二、每个动作应符合人体骨骼的 受力点的原则才能保证经络的通畅。太极名家陈鑫在他的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练太极拳很重要的一点是“骨节要对”。“骨节要对”其实就是吻合人体骨骼 受力状态。因为在拳架中吻合人体骨骼的 受力状态,就是把桩功直接融入拳架当中,这又吻合了以前所说的练太极拳要桩步走架的说法。这时手的位置、脚的位置、身体的方向,有时差一厘米都不行。就是所谓的“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只有在拳架中有了这些特定的位置、角度、方向的要求后,才能意味着拳跟操和舞蹈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三、每一个动作都要体现节节贯穿,因为节节贯穿是太极拳最显著的特点,很多人都知道在《拳论》中有“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句话,但要做到知行合一也不是件简单的事,首先要知道这二句话的真正含义,其根在脚,关键是怎样有根?如果在拳架中不吻合骨骼 受力状态,那就很难有根。同时又因为骨节没对,也没办法一节一节贯穿出来,所以就没办法体现节节贯穿。另外,在做节节贯穿时的要领是一节一节贯穿的,也就是说在做节节贯穿时是有虚实变化的,比如从肩贯穿到肘时,这时肘为实,而肩要从实转为虚,贯穿到手时,肘就又从实转为虚。在一个手臂上就有实有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这样又吻合了太极的原理,俗话说无处不太极,就是说太极就是不断的在虚实变化。又吻合了太极拳是相互矛盾而统一的运动这一说法。
四、在每个动作上都要体现不丢不顶、以柔克刚。怎样做到是关键!练拳其实就是把一个人本能以外的动作用特殊的方法协调起来,再把协调起来的动作综合起来变成一个人的条件反射。如果拳架动作不通过检验、不明拳理,那可能是在做操。在练太极拳中有句谚语:“在练拳时无人当有人,在推手时有人当无人”。意思是说在练拳过程中感觉有人在推着,但其实光靠想象是没有用的。在易太极学拳就一定要先明理,为什么要这样做动作!而且一定要检验,把每个动作拆开,让人推着把拳架动作给做出来,而且在过程中不能和对方顶,也不能被对方推出去。但那时如果没有吻合人体骨骼的 受力状态,就很容易会被对方推出去,如果在拳架中没有完美的运动曲线、没有节节贯穿、没有虚实变化,那就不可能让推的人使不出力把动作做出来。
所以虽说要“练拳时无人当有人”,但学拳时一定要先有人就有人。当真的有人推着,能用完美的线路,不断虚实变化的技术,让推的人在使不出力的情况下完成拳架线路,那就表明这个动作做对了,当一套拳都通过这样的检验,就会对这套拳为什么要这样做动作?怎样练准确的拳?会感觉非常清晰。再在练拳时还不能大意,还要想象着有人推着你,用已经明确的方法去练拳,这就是“练拳时无人当有人”的过程。因为在检验和练拳时一定是让推的人使不出力的,然后不断的去练通过检验过的拳架,直至把碰上力就让人使不出力的动作变成条件反射。到后面碰上力的 反应就是让对方使不出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推手是有人当无人”。如果拳架不明理,不通过检验,就算练的时间再长,碰上力还是在顶。所以说广播操做一辈子都不可能变成拳,不通过不丢不顶检验过的拳架,练的时间再长也不会是太极拳。所以说太极拳的每个招式都应具有清晰和准确的运行线路和先后顺序,如此才能符合太极拳的原理和运动特点,才能具有良好的养生和太极技击的攻防作用,才能在招熟时达到以柔克刚、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五、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就必须产生内气,而现在几乎所有的太极拳的书上都很少讲到产生内气的方法。所以很多习练者都迷失了方向,甚至练了一辈子都不知道气是什么。根据中国古老的道家养生理念「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这个修炼公式加以检视,我们可以得知:修练会造成精、气、神的改变,换句话说,精、气、神三者的成分、功能各自不同,精不等于气,气也不等于神。它还告诉我们经过修练,精可以变化为气,再由气变化为神。
说练精化气,那么精是什么?在生活中当我们身体状况好的时候称为精力充沛,身体状况差的时候称为精疲力尽,这表示精是供给身体活动力的能量,它可增可减,是一种常会消耗、常需补充的元素。
《*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又说:夫精者,身之本也。再进一步指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由这三句话的相互关系得知,精是构成身体的基本元素;精是阴气、阳气结合的产物;精是强健身体的要素;精是建构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的基本元素。中医认为,五脏六腑都有精的存在,所以精是气的一种,它关系到四肢、五脏的健康及六识感官的灵拙。《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就是说人是能从天地之间采取的真气,可以与食物中的谷气合流,用来充足我们身体的精气。《内经》又说:真气着,经气也。就是说精气行走于血管、经脉之中,精含动能,它有推进的动能,所以这一类的气都归属于精。
《*帝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为阴阳所生,人身的健康、寿命皆脱离不了阴阳的作用,不论是练气的原料或功法,例如穴道一前一后、吐纳一呼一吸、行气一升一降,凡涵盖在阴阳领域者皆属命功。练气化精的功能在练命养形,其功法离不开“肢体运动+呼吸吐纳”的组合。所以说养生公式是“运动+呼吸”。呼吸可以摄取能量,这时如果配合一紧一松、一升一降、一开一阖的肢体活动,就能产生能量,这就是利用呼吸吐纳加上肢体动作的导引,练气强身就是产生导引能量的效果。这一紧一松、一升一降、一开一阖就是阴阳,太极拳要练出内气,没有特定的形是不可能的。
以前练功说要入门先站三年桩,练武的 功夫是扎马步,当然站桩和扎马步都不是随便一站或一扎,其都有特定性,就是要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太极拳名家陈鑫说的:“骨节要对”就是说的是要吻合人体骨骼的 受力状态。以前说太极拳桩步走拳就是指所有的动作要在骨节对了,吻合人体 受力状态的前提下才有效果。所以太极讲究准确性,要求每个动作都要吻合人体骨骼得 受力状态。其目的即在导气入地,因为当身体重心下移,只有脚上有劲,上身放轻松,下肢的气脉逐渐打开,气就会由上往下流经涌泉入地,日久功深,身上的气会与地气结合在一起,下盘就会变得非常稳固。
但是练功初期,师父的指导非常重要,师父必须因材施教,以建立良好的心态,调整正确的姿势,否则一旦练出偏差,往后的功夫就不易进步,因此才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说。才吻合因形定气,因气定位的道理。调整正确的姿势就是一个是将身上的线路摆正,寻找气的来路去路,感觉到气通了才能确定得到正位。到底练气化精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武术家说:汗水洗筋骨皮肉。这时身体含氧、含气量迅速提升,身体的温度也会提高,并大量流汗,排出的汗水味道又酸又臭,显示积藏在筋骨皮肉中的污秽被汗水冲洗出来。发热、流汗能够促进身体排*,自体内深处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时,亦将体内累积的镉、铅、铜、镍等重金属物质排出体外,彻底去除病症的根源。
如果每天练功,经过几个月之后身体气机开始启动,出现的征状也是五花八门。会出现痛、痒、冷、暖、轻、重、涩、滑八种感觉,称“八触”。痛表示气阻塞不通,痒表示气走皮肤或是皮肤正在排*,冷、暖表示气的阴盛或阳盛,轻、重表示气进入穴道是否顺利,涩、滑表示行气的通畅程度。在八触里面,就属痛最让人伤脑筋,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气逢阻塞则痛,有些痛点练一段时间之后会打通消失,但某些部位的痛点可能就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整治,所以痛是常有的事。而且在练的过程中一些陈年旧伤不免一一浮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动静兼修,有了内气,就好比在体内自备发电机、充气机一样,它随时都可以运转,推动气血在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之间顺畅流动;供给身体动力,我们平常如果感到体能衰退,或感到浑身浊气,就可气贯注全身,能在短时间内清除浊气、恢复体能。医学界一直在寻找健康的秘诀,实际上,练气化精自疗自癒的功效胜过任何医疗行为。
所以说在生活中人们用各种方式进行运动和养生,其目的无非为了获得健康以及提升性灵。其实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人体能量的改变,因为弱化、劣化的能量是造成身心毁坏的主因,唯有能量得以强化、优化,才能打造一个健康完美的身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