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子里的紫苏开花了,花朵跟麦穗有点像,两寸来长的穗子,周边生着紫色的碎碎小花。
那紫色很美,意味深长的美。
我不想说紫气东来、姹紫嫣红。
我觉得,安之若素,大慈大悲,更适合来叙述它。
2
他说,紫苏,不过是一味香料。
岂止香料,也可药食两用,味道美得很。
3
懒园的紫苏叶,一面是紫色,一面是绿色,也有两面都是紫色的,叶子全绿的据说叫白苏。
他是不稀罕吃这些小植物的。也就是我,因为爱其名,而喜其味。
4
关于紫苏的烹饪方法,小厨日记上记录了不下十几种。
紫苏粥是我最喜欢的,通常是他喝他的白米粥,先给他盛好,其余的再放入三两片紫苏叶熬个几分钟。
在我们家,紫苏只能作为小菜食用。这小菜,爱的人,极爱;不爱的人,看都不看一眼。
紫苏叶,搁青红椒、白蒜子末爆炒,味道一绝。紫苏蛋饼,紫苏蘸辣根、面酱,或者油煎了撒上椒盐食用,其味不可言,得细细咂摸。
5
六月里,去哈尔滨的时候,在果戈里书店三楼西餐厅吃午餐,当时点了一份意式罗勒面,松松散散的罗勒面上撒了小松仁,浓绿色的罗勒酱味道迷人。
隔老远他就问,这是什么味。
罗勒叶的味道啊。
怎么闻着像紫苏。
罗勒跟紫苏都是调味品,跟我们日常用的花椒、香菜、青葱差不多。不过紫苏香甜,罗勒略甜,带点薄荷香。紫苏通常做鱼时用来去腥。罗勒多用于西餐。
他说,在我看来,都差不多。
怎么就差不多呢,你这样说,人家意大利人可不愿意。在意大利有一句谚语:盐有多重要,罗勒就有多重要。
他却说,言过其实,都是虚妄之言。
6
罗勒印度人特别钟爱,印度教神龛用的捧花就有罗勒,印度教徒家里几乎都种圣罗勒,每天用罗勒叶加蜂蜜和姜煮一杯饮品。
紫苏,是中国的古老植物,汉代枚乘《七发》赋:“薄耆之炙,鲜鲤之鲙。秋*之苏,白露之茹”,其中的苏就是紫苏。
《本草纲目》记载宋仁宗品论当时饮品,将紫苏熟水列为 。
犹记得小时候外婆做的紫苏芝麻盐。这乡间小食,自然入不了大席,菜谱上也未见有人叙述,但它奇妙的香至今不忘。
所以我看紫苏,浑身都是老光阴的味。
他看紫苏,只有野味。
7
那天去赶集,恰好见一大伯在售卖罗勒种子,真没想到这土里土气的小集市上竟然也能有这等雅物,随即买了一盒,大伯再三叮嘱说四月里播种 。
问他怎么个好?
大伯说,四月里喜庆啊,花红柳绿,你看,白梨花、粉桃花、小杏花、成簇的樱花,那连翘枝金子一样的*,这还不够好吗。
我心里想的却是这盒种子能让我采摘多少罗勒叶,做多少罗勒香草油。
他说我贪婪,种棵植物,非要算计着榨干用尽,怎就不能把赏作为一种收获呢。
回他说,食之赏,味之赏,目之赏,皆是物尽其用。
8
平日里,他只管说他的,我做我的。
关于罗勒香草油,私下里早已抄好了方子:新鲜罗勒叶,洗净,晾干,剪碎,装瓶子里,倒橄榄油,密封冷藏保存,等罗勒叶吸满油份沉到瓶底就可以了。据说可以慰藉皮肤,疗养病疼。
在我看来,只是闻香,也是美事。
9
小厨日记已经写至第九页:紫苏,常佐鱼蟹食用,比如,紫苏芝麻银鱼干,紫苏炒田螺,紫苏蒸鱼头,虾片紫苏牛肉。紫苏百合炒羊肉,蘑菇紫苏饼也是美肴,也有人喜欢摘了紫苏叶跟梅子一起腌渍,腌好了蘸糖吃......
小厨日记,没事就将它翻至第九页,规规整整摆于他的书桌边,日记本上有时放一片紫苏叶,有时是薄荷叶,有时是韭菜花。
我寻思,若是放久了,野味,自然就成了美味。
彼岸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