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滋方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1.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管和支气管反应性增强致使气道广泛狭窄为特征的疾病。简称哮喘。病理变化以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黏膜分泌亢进、支气管黏膜肿胀为主。本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期发病者,60%~70%于青春期后缓解,预后明显优于中年发病者。本病儿童时期发病男女之比约为2.5:1,而成年以后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本病属中医“哮喘”“痰饮”病的范畴,与中医古籍中所描述的“哮喘”“上气”“喘鸣”等病相似。本病是痰伏于内,遇新感引动而触发,痰气相搏,壅于气道,肺失宣降所致。临床特点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痰浊之邪久留体内,正气渐虚,形成正虚邪恋或正虚邪实的病机。根据本病发作和间歇的特点,治疗当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治标宜分辨寒、热,祛邪化痰;治本宜培补肺、脾、肾,助其正气。如反复久发,正虚邪实错杂者,应标本同治。膏滋方对本病尤其对本病缓解期治本有良好疗效。

2.辨证选用膏滋方(1)寒证

胸膈气闷如塞,喉中痰鸣,咳不多,痰稀白,量少不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怕冷,舌苔白滑,脉细弦。

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炙麻*g,桂枝g,杏仁g,姜半夏g,干姜g,细辛30g,白苏子g,白芥子g,制厚朴g,炙白前g,五味子g,竹茹g,枳实g,肉桂粉30g,鹿角胶g,炙甘草50g。

上药除肉桂粉、鹿角胶之外,余药用冷水浸泡2小时,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钟,榨渣取汁,合并滤汁,去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鹿角胶打碎后用*酒浸泡,隔水炖化,冲入清膏中,和匀。加红糖g,待红糖溶化后,调入肉桂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每次20~30g(1汤匙),每日2次。

(2)热证

胸膈烦闷,气粗痰吼,咳呛痰吐*浓,或白色稠黏如线粉,面红,自汗,口渴喜热饮,或有发热,舌苔*腻边尖红,脉弦滑数。

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炙麻*g,苦杏仁g,炙甘草60g,炒*芩g,桑白皮g,竹沥半夏g,款冬花g,竹茹g,白果g,枳实g,知母g,炙远志g,大贝母g,葶苈子g,海蛤粉50g,金银花g,鱼腥草g。

上药除海蛤粉外,余药用冷水浸泡2小时,入锅加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榨渣取汁,合并滤汁,去沉淀物,加热浓缩成稠膏。加冰糖g,待冰糖溶化后,调入海蛤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每次20~30g(1汤匙),每日2次。

(3)阳虚痰盛证

哮喘持续,胸憋难以平卧,痰多色白,畏寒怕冷,心悸自汗,腰膝酸软,耳鸣,面色苍白或虚浮,舌淡苔白,脉细弱。本证多见于长期依赖激素者。

温阳补肾,纳气平喘。

熟地*g,山药g,山茱萸g,枸杞子g,鹿角胶g,淫羊藿g炁,坎5条,制附片g,补骨脂g,*参g,炙*芪g,白术g,核桃肉g,炙款冬花g,炙紫菀g,沉香20g,紫河车40g,炙甘草40g。

炁将坎、紫河车、沉香研成细粉。余药除鹿角胶外,用冷水浸泡2小时,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次,每次1小时,榨渣取汁,合并滤汁,去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加红糖g,待红糖溶化后,调入坎炁粉、紫河车粉、沉香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每次20~30g(1汤匙),每日2次。

(4)阴虚痰热型

哮喘气促,或哮喘持续,咳呛痰少,质黏起泡沫,口燥咽干,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养阴清肺,化痰止喘。

南沙参、北沙参各g,天冬g,麦冬g,生地*g,炒玉竹g,山药g,清半夏g,川贝母40g,金银花g,炒*芩g,陈皮g,生姜50g,大枣g,龟甲胶g,炙甘草50g。

将川贝母研粉备用。余药除龟甲胶外,全部用冷水浸泡2小时,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次,每次1小时,榨渣取汁,合并滤汁,去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龟甲胶研成粗末用适量*酒浸泡,隔水炖化,冲入清膏中。加冰糖g,待冰糖溶化后调入川贝粉,搅匀,再煮片刻成。每次20~30g(1汤匙),每日2次。

赞赏

长按







































中科公益爱心
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tp/4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