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经典医法圆通

肺病经典-《医法圆通·肺病咳嗽》

经典原文

《医法圆通·肺病咳嗽》指出:“因心肺之阳不宣,不能化其本经之阴邪,逆于胸而作者,其人无外感可征。凡事不能用心劳力,稍用心力一分,心便潮热,自汗出,咳嗽更甚,多吐白泡清痰(近世医家,每称为陈寒入肺,其实不知心肺阳衰,而内寒自生也。"

经典释义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相关,其为本虚标实之证,肺脾肾虚为本,痰瘀阻塞为标。肺虚不能肃降,致津液成痰,脾虚运之无力,化之无能,另加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湿,导致湿邪聚而生痰。本病的发作不仅与肺、脾、肾相关,与心阳也相关,心肺阳虚,则寒饮内停。肺阳虚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发作的内因,痰瘀阴邪,易伤阳气,肺阳虚,外邪引动内饮导致本病反复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机为“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治疗以温补之法为主。

临床医案

患者陈某某,女,59岁。年2月就诊。

主诉:咳喘反复发作35年,加重半年就诊。

现病史:35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喘憋、胸闷、气短,每年到秋冬季节发作加重,每次持续2-3个月,近半年来出现咳嗽、胸闷、喘憋进行性加重,咳嗽伴少量*白黏痰,伴出汗多,咳时胸痛,胸闷,无发热,医院行肺功能及胸部CT检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纳可,寐差,大便干,小便可。

既往史:既往有冠心病16年、原发性高血压4年、高脂血症4年、支气管扩张2年。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可,口唇色暗,双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双肺及腹部无异常。

辅助检查: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呼吸总气道阻力增高。气道可逆试验:FEV1 值提高mL,改善率5%。中医舌脉:舌质红,苔薄白,脉弱。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医诊断:喘病

证型:肺虚痰滞证

治法:温肺化痰

处方:小青龙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生*芪30g麦冬12g五味子3g生甘草6g

炙麻*6g桂枝6g苏子12g细辛3g

法半夏9g茯苓20g陈皮12g瓜蒌12g

薤白12g当归12g旋覆花10g焦神曲5g

莱菔子12g白芥子6g赤芍12g丹参20g

14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服用14剂后,气短、喘憋明显好转,咳嗽、咳痰明显减轻,活动后仍有喘憋、心悸、汗多,夜间能够平卧,睡眠差。

生*芪30g麦冬12g五味子3g生甘草6g

法半夏9g茯苓20g陈皮12g瓜蒌12g

薤白12g当归12g旋覆花10g苏子12g

浙贝10g莱菔子12g生地15g熟地12g

经过1个月治疗,喘憋明显缓解。经过半年治疗,无再发严重喘憋,咳嗽,咳痰症状。复查肺功能提示: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上气道阻力增高。

所得所思

慢性阻塞性肺病大多由于久咳、久喘等多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所致,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痰饮”“肺痿”等范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法则,大意为通过温阳法来治疗疾病,通过温补肺、心、脾、肾,从而起到扶正固本,提高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之效果。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的诊疗思想,能阻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恶化进展,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用*芪补益肺气;麻*、桂枝、细辛既能解表散寒,又有温通血脉、温化内饮之效;半夏、茯苓、陈皮、焦神曲有健脾化痰之效果;瓜蒌、薤白有温振心阳之功;白芥子、莱菔子有祛痰导滞之效;苏子、旋覆花有降气、止喘之效。在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诸药相配,攻补兼施,扶正与祛邪兼用,温之,补之,化之,消之,散之,以温补为主,诸法皆有。在临床辨证施治中,我们也要具备全方位辨病之能力,诊病之思维,整体审查,审病求因。

编辑:王铭钧校审:王佳然总校审:于睿智吕门优选

打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tp/8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