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气温慢慢温热起来,大家衣服也越穿越单薄,所以感冒的人也很多,从养生角度来说,春天不适合过早减衣服,可以适当穿得热一点会对身体比较好,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天的感冒有个特点,咳嗽和嗓子痛的人比较多,咳嗽多半是干咳无痰,白天咳得轻,晚上咳得重,晚上咳得重,多半是躺在床上咳得严重!
碰到这种干咳嗓子痛的感冒,很多人都是自己去药店买点消炎药和蛇胆川贝枇杷膏吃一下,一开始吃咳嗽嗓子痛也确实能减轻,甚至也就好了,但是往往容易没过多久又开始咳嗽了,再吃这类药就一点用都没有了,而且往往越吃越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调理如果不对,那正确的调理方式又是什么呢?下面从中医角度分享我自己对春天干咳无痰嗓子痛的感冒的看法和调理方法!
春天气候特点属于乍暖还寒,尤其是初春气温相对来说还是寒冷为主,所以感冒基本上是外感风寒型感冒,但是又不是单纯的风寒感冒,往往脾胃还有内伤,什么原因呢,初春在中国刚好衔接春节,春节大家一般都油水吃的比较多,油水吃多了在中医看来最伤脾胃。
《*帝内经痹论》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所以初春得的感冒除了外感风寒之外,往往脾胃内伤!
人摄入饮食水谷,脾胃正常的情况下,水谷由脾胃转化成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上输到肺散布到全身。
《*帝内经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饮食不节制,脾胃内伤之后,脾胃功能下降,摄入的饮食水谷就会变成人体不能利用的垃圾,就是中医所说的“水饮”,水谷变成水饮停滞脾胃,精微不能上输于肺,肺就缺少津液的滋养而变得燥热,嗓子也就容易红肿热痛,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发炎,所以咳嗽也往往是干咳无痰,所以这种感冒的发病机理就是,外受风寒,水饮内伤脾胃!
调理的时候,为什么消炎药和蛇胆川贝琵琶膏一类的药物也会有作用呢,因为这种感冒的标证也确实是肺中得不到津液的滋润而燥热咳嗽,那为何吃久了就没有效果了呢,因为消炎药与蛇胆川贝枇杷毕竟是寒凉药物,而这个感冒的病机本质原因是:外受风寒,脾胃内伤,脾胃阳气不足!寒凉药物吃多了,就会加重整个体质的寒凉状态,尤其是脾胃阳气会伤的更重,水谷精微更不能被转化成精微,肺和其他组织更加不能得到滋润,所以咳嗽就越咳越严重!
那么碰到这种感冒,干咳无痰嗓子痛,吃消炎药和川贝枇杷膏没有效果,甚至越来越严重的情况,正确的调理方法又是什么呢?
早在多年前的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一个“小青龙汤”就非常适合调理这种初春外受风寒,内伤脾胃的感冒!“小青龙汤”的方剂组成是:麻*、桂枝、白芍、炙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8味药组成!这个方药有什么作用呢?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麻*、桂枝、白芍、炙甘草这几个药实际是”麻*汤“用白芍换杏仁变化而来的,”麻*汤“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是驱散外受风寒重症的,因为春天得感冒受外寒一般不是很重,所以用白芍换杏仁能够佐制麻*、桂枝的辛温,让麻*、桂枝不至于太温燥伤到人体,又刚好能够驱散体表感受的风寒,中医里这原则叫”祛邪不伤正“!
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这四味药,干姜能够振奋和恢复脾胃的阳气,使脾胃的功能正常,细辛能驱散停留在脾胃的水饮,半夏能够燥湿化痰,五味子能够滋补五脏的精气,干姜、细辛、半夏、麻*、桂枝虽然能够驱邪,但是毕竟温燥伤人正气,所以配五味子来补充五脏精气,还是”祛邪不伤正“的调理原则!
值得指出的是,现代人们这种初春的感冒,虽然是外受风寒,内伤脾胃,但这个方药却不能原方使用,毕竟干咳无痰嗓子痛,说明肺中燥热,而小青龙汤虽然有白芍和五味子滋阴来佐制,毕竟力量不足,在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加入生石膏30g清热生津,也可以加入*芩、鱼腥草,不过生石膏不苦,一般加生石膏,喉咙干严重的可以去掉半夏加入桑白皮,咳嗽严重,可以加入紫苑百部止咳化痰,胸闷者可以加入杏仁、瓜蒌皮!怕冷严重者可以加入荆芥防风增加发散风寒的作用!基本上这个方药,辩证准确3剂即可痊愈,这就是古人说的”效如桴鼓“!
这种体质的人天气一亮就容易咳嗽,主要是体质,脾胃偏于阳虚,所以咳嗽好了之后,可以吃些”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来调理体质治其根本!
从春天的这种感冒,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经验教训,首先平时饮食不能,饮食无度,要食饮又节,少吃肥甘厚腻食物损伤脾胃之气,感冒了,咳嗽了不要看到干咳无痰就是蛇胆川贝枇杷,冰糖雪梨,或者自己随便买点感冒消炎药,消炎以及药店常见的感冒多数都是寒凉的药性,如果是风热感冒倒是对症,要是风寒感冒,内伤脾胃的话,都是雪上加霜,切记!
朴之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