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满身是宝,可惜我们知道太少

凝神定气,物我两忘——养生的真谛

药能治病治一时,道可化性救千古

在人们常吃的养生食物当中,其实有一种很普通的植物,那就是紫苏。别看它不起眼,其实它的药用价值是相当高的,尤其是预防一些常见的老年疾病方面,紫苏受到不少的中老年人的喜爱。有人说紫苏全身都是宝,真是这样吗?那么,紫苏有什么功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一学吧!

紫苏是餐桌上的奇特美味,也是流传千年的圣草名药。小小的紫色叶片蕴含着神奇的功效。全紫苏即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三味中药,因它们均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且在临床上经常一起使用故有时将其简称为“全紫苏”。紫苏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传统的解表散寒、宣肺化痰、行气和胃等功效正逐渐被现代药理学科学评价和证实。紫苏即使路边、荒地树荫戎屋檐下依旧能够生长,适应性极强。在广东中山这边,很多家里都种了紫苏。去市场买菜,也是常年都能买到紫苏。

紫苏出油率一般在30%以上,远高于油菜籽、葵花籽等,并且紫苏油富含α-亚麻酸,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增强视力、改善血管疾病等作用。尽量搭配富含油酸的花生油等一起混合食用,也就是食用油多样化。紫苏油尽量凉拌或烹调完成后加入。

古人常将苏叶同其他食物制成既可口,又防病的食品。将鲜苏叶洗净,用开水烫后挤去水分,沾豆酱吃;把嫩苏叶切成丝加入冬瓜汤里,食之祛暑开胃;炖鱼或煮蟹时放些苏叶,可镇咳解*;若与土豆丝凉拌食用,清凉去火;将嫩苏叶切细放上盐和米饭相伴,亦可与面条相拌,蒸馒头或豆片时,在屉上铺一层苏叶,蒸的馍,别有风味。我国民间还用紫苏作天然防腐剂。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可保存4~5天还呈新鲜状。

在古代,常把苏叶当茶制成饮料,长期服用,苏叶茶可以解*健胃。宋仁宗时曾被翰林医官院定为“汤饮 ”。紫苏排骨、紫苏炒番薯叶、紫苏蒸鱼头、紫苏鸡蛋煎饼、紫苏炒花甲、紫苏炒*瓜、紫苏煎馒头片、紫苏蒸虾等,都是很美味的菜式,而且都紫苏特殊的香味,也让人食欲大振。

服用紫苏籽油的时候一定记得减少或避免加热,因为紫苏籽油不饱和度极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0%,预热易氧化,研究发现加热超过度时,紫苏籽油中的有效成分会快速的被破坏,因此紫苏籽油适合凉拌,或者蒸菜等低温加热方式。

民间也流传有紫苏籽油煎鸡蛋治疗脂肪肝等的偏方,但这种只适合有肝部疾病的人尝试,普通人日常保健还是以生吃紫苏籽油为好。总之,紫苏对很多人来讲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因为它的特殊香味,一般紫苏的摄入量不会很大,但紫苏油可以和亚麻油一样,作为增加α-亚麻酸,完成食用油有多样化的好选择。

讲了这么多紫苏的知识,大家肯定对它的功效也有了全面认识。其实紫苏是人们经常会吃到的蔬菜,而且也是可以防病的食物之一。另外,紫苏的吃法也很多,既可结合其它食材做汤,又能当茶喝。因为紫苏一直被大家认为是圣草名药,而且全紫苏,包括叶、梗、紫苏子是分别不同的三味中药,所以紫苏可以说全身都是宝。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其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疗价值。

药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药用

价值

1.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呕恶

紫苏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症可以单用,重症则需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和胃,且略兼化瘀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嗽痰多者较为适宜。

2.治疗脾胃气滞,妊娠呕吐

紫苏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可以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3.治疗鱼蟹中*

紫苏叶能解鱼蟹*,对于进食鱼蟹中*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可单用本品煎汤服用,或配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

典型方剂

01

香苏散

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克甘草(炙)30克陈皮60克(不去白)

上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毫升,煎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6克,入盐点服。

理气解表。

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

02

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杏仁、苦桔梗、枳壳、橘皮、甘草、大枣

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杏仁各9g,苦桔梗、枳壳、橘皮各6g,甘草3g,大枣3枚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03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yt/13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