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书记到镇长,他把青春献给了乡村建设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记者萨其茹拉

有人说,基层工作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刚到基层工作的时候,80后的刘静波真是“两眼一抹黑”。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要,他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如今身为科右前旗察尔森镇*委副书记、镇长的刘静波,从农民到村书记、从驻村第一书记再到副苏木达、镇长,他扎根农村,抓*建聚人心,引项目兴产业,用心用情描绘乡村振兴的画卷。

刘静波出生在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大窝堡村,年5月,通过选举他担任了阿力得尔苏木大窝堡村*支部书记。

村子要发展,乡村要振兴,*建引领是根本。为了做好村民工作,他把村民约到村委会了解情况,并对村民作出承诺,每年村级集体收入、支出以及*务定期公开,村级重大决策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和程序进行,做到公平公正。此后的日子里,刘静波把一件件实事办到了村民心坎里,成为村民心中的“贴心书记”。

年底,刘静波通过公务员考试,到阿力得尔苏木*府工作。年,苏木*委选派他到敖宝嘎查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当年8月换届选举,敖宝嘎查没能顺利选出村书记,苏木*委决定由我兼任村书记。”刘静波说,这次是一场“双重意义”的攻坚。兼任村书记后,刘静波整夜难以入睡,他一遍一遍翻着本子上记录的村里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重树百姓对村“两委”的信任,刘静波决定以保护村级水泥路和桥梁作为突破口。敖宝嘎查北侧是霍阿一级公路收费站,很多重载大货车从村里的水泥路绕行,损坏了路面和桥梁,百姓反映强烈。“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分组进行夜间值班,负责拦住绕行的重载货车,对其进行劝返,阻止从村里通过。这样不仅减少了对路面的损坏,也为百姓排除了安全隐患。”刘静波说。就这样,白天工作,晚上护路,刘静波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行为感动了百姓,也温暖了百姓,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刘静波的努力得到了*的认可。年4月,他被调到科右前旗察尔森镇任*委副书记。

一路走来,刘静波对农业生产有天生的情感,有割舍不下的情怀。“我一直想从农业发展的角度去破解集体经济的困境,把转变发展模式作为突破口,以经营性集体经济为切入点,打破原地域、空间,探索联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刘静波思考着,计划着。

年,察尔森镇成立了由11个嘎查村法人组成的科右前旗民富浩通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联村合作社经营加订单式收购的方式进行运营。在4个嘎查联合开展白苏子种植、在11个嘎查联合开展蚯蚓养殖,形成了全镇15个嘎查一体的“白+黑”镇域联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白”是指白苏子,白苏子是传统的中药材。今年,该镇进行试点种植,目前已完成收割,近期将进行脱粒、测产、销售,市场行情为每公斤24元。“黑”是指依托黑土地养殖蚯蚓。察尔森镇是传统半农半牧区,家家户户发展舍饲养殖,产生大量牲畜粪便,加大了各嘎查的环境整治压力。而牛羊的粪是养殖蚯蚓的最佳原材料,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还减少了成本投入。目前,已建设蚯蚓养殖基地1个,占地平方米,建成繁育床平方米,计划明年将繁育床扩大到平方米。达到预定养殖规模后,参与的11个嘎查,每个嘎查每年可分红万余元。蚯蚓养殖基地不仅让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也让村民有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我在蚯蚓养殖基地务工有一段时间了,平日里我们的工作就是布苗和喂养,日工资达到元,还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陈白林高兴地说。

从“一村美”到“村村美”,从“一处兴”到“处处兴”,刘静波一路走来用真心换来真情,实现了乡村的美丽“蝶变”,让老百姓的“致富梦”变成了现实。今年6月,刘静波担任察尔森镇*委副书记、镇长。“说得再好,不如做得好。身为共产*员、人民公仆,我就想为一方百姓做点好事、办点实事,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刘静波说。

来源:《兴安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yt/13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