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滋方小儿支气管哮喘

//小儿支气管哮喘//1.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由花粉、灰尘、油漆、兽毛、螨、细菌等各种不同抗原引起,在气管高反应状态的基础上,造成广泛性气道狭窄与气道阻力增加的病理过程。以阵发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喉间哮鸣音为特征。常在幼儿期起病,男孩多于女孩,秋、春两季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大部分患儿在青春期前后能终止发作。

本病属于中医“哮喘”范畴。哮喘在发作期,治疗攻邪为主,以治其标,应当辨别寒热而给予不同的膏滋方。缓解期以正虚为主,膏滋方应扶正固本。

2.辨证选用膏滋方(1)寒痰伏肺(冷哮)型

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喉痒,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如水鸡声,痰白并稀薄多泡沫,或痰黏量少而咳吐不易,面色苍白或青灰,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温肺化痰,降逆平喘。

炙麻*g,杏仁g,炙甘草30g,紫苏子g,干姜60g,莱菔子60g,茯苓g,大枣肉60g,白芥子60g,葶苈子60g,生姜60g,炙百部g,蛤蚧粉30g,鹿角胶60g。

上药除蛤蚧粉、鹿角胶之外,余药用冷水浸泡2小时,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次,每次1小时,榨渣取汁,合并滤汁,去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鹿角胶打碎后用适量*酒浸泡,隔水炖烊,冲入清膏中,和匀。加红糖g,待红糖溶化后,调入蛤蚧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每次10g(1小匙),每日2次。

(2)痰热伏肺(热哮)型

咳喘气粗,喉间哮鸣,面红,呼气延长,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色*而胶黏,咳痰不爽,烦躁不安,或有发热,头痛,有汗,口渴,便秘,舌质红,苔薄*或*腻,脉滑数。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鱼腥草g,金银花g,炒*芩60g,杏仁g,桑白皮g,炙枇杷叶g,浙贝母粉20g,川贝母粉20g,瓜蒌皮g,去皮罗汉果g,知母60g,茯苓g,制半夏g,射干60g,炙麻*60g,炙甘草20g。

上药除浙贝母粉、川贝母粉之外,余药用冷水浸泡2小时,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次,每次1小时,榨渣取汁,合并滤汁,去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加冰糖g,待冰糖溶化后,调入浙贝母粉、川贝母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每次10g(1小匙),每日2次。

(3)肺脾气虚型

哮喘发作已平,进入缓解期,咳嗽痰稀,面色苍白,自汗易于感冒,呼吸气短,言语无力,鼻塞,喷嚏,乏力便溏,四肢水肿,舌质淡有齿印,苔白或腻,脉濡缓或浮滑。

健脾化痰,补肺固卫。

白参粉10g,炙*芪g,太子参g,白术g,山药g,木灵芝g,绞股蓝60g,银杏肉g,大枣肉g,五味子60g,百合g,薏苡仁g,紫河车粉30g,杏仁g,炙麻*60g,紫苏子60g,炙甘草30g。

上药除白参粉、紫河车粉之外,余药用冷水浸泡2小时,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次,每次1小时,榨渣取汁,合并滤汁,去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加饴糖g,待饴糖溶化后,调入白参粉、紫河车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每次10g(1小匙),每日2次。

(4)肺肾两虚型

哮喘发作渐平,进入缓解期,咳嗽、气急,动则加剧,心慌头晕,腰膝酸软,耳鸣,下肢清冷,舌淡,脉弱无力。

补肾益肺,纳气平喘。

红参粉15g,*参g,炙*芪g,核桃仁g,银杏肉g,五味子60g,肉苁蓉g,补骨脂g,紫河车粉50g,沉香粉10g,冬虫夏草粉10g,黑苏子、白苏子各50g,杏仁g,炙甘草20g。

上药除红参粉、紫河车粉、沉香粉、冬虫夏草粉之外,余药用冷水浸泡2小时,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次,每次1小时,榨渣取汁,合并滤汁,去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加蜂蜜g,待蜂蜜溶化后,调入红参粉、沉香粉、紫河车粉、冬虫夏草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每次10g(1小匙),每日2次。

赞赏

长按







































江苏白癜风医院
治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yt/5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