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
本草故事
我们去看常山胡柚的路上,在果园的外面偶遇一片紫苏。当地陪同人员说,他们都喜欢用这个来煮鱼、炒螺丝,味道要比葱姜蒜好很多。
想起当初刚学医的时候,总是想着自己要是有个百草园就好了。所以遇到老师说家里有什么草药总是会忍不住讨要。紫苏就是我曾经讨要过的草药之一。记得当初把它带回家,种下后一直没再怎么打理,结果它自己在院子里猖狂长开了,目之所及皆是,可见紫苏的繁殖力、适应力还是特别强的。
紫苏拌*瓜
紫苏是餐桌上的奇特美味,也是流传千年的名药。苏叶可同其他食物制成既可口又防病的食品。嫩苏叶切成丝加入冬瓜汤里,适合夏季,食之祛暑开胃;平常炖鱼或煮蟹时放些苏叶,可镇咳解*;若与土豆丝凉拌食用,清凉去火;将嫩苏叶切细放上盐和米饭相拌,亦可与面条同拌;蒸馒头或馍馍时,在屉上铺一层苏叶,别有风味。用泡菜坛制泡菜时,放点紫苏叶,也可使泡菜别具香味。
紫苏炖溪鱼
我国民间还用紫苏作天然防腐剂。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可保存4—5天还呈新鲜状。在古代,常把苏叶当茶制成饮料,长期服用。苏叶茶可以解*健胃,宋仁宗时曾被翰林医官院定为“汤饮 ”。
关于紫苏,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华佗有一次外出,看到两个年轻人狂吃螃蟹,后来腹痛难耐,华佗就近摘取了一些紫苏叶煎水给他们服下,没过多久,他们就好了。后来,人们就用紫苏来煮鱼虾蟹。那么,华佗这一招又是跟谁学的呢?
有一次,华佗在河边采药,忽听河湾里哗哗啦啦水响,掀起一层层波浪。一看,原来是一只水獭逮住了一条大鱼。水獭把大鱼叼到岸边,嚼吃了好一阵,把大鱼连鳞带骨通通吞进肚里,肚皮撑得像鼓一样。水獭撑得难受极了,一会儿在水边躺,一会儿往岸上窜,一会儿躺着不动,一会儿翻滚折腾。后来,只见水獭爬到岸边一块紫草地边,吃了些紫草叶,又爬了几圈,跳跳蹦蹦地回到了河边,一会儿便舒坦自如地游走了。后来华佗就用这种紫色的草来对抗鱼虾蟹寒凉之性。
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他取名叫“紫舒”。后来人们就把它叫作“紫苏”了。
我们总能从大自然中得到很多提示,如同紫苏、鹿衔草等等。
本草典论
紫苏,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紫苏全身都是宝,多个部位可入药,其叶称紫苏叶,其茎称紫苏梗,其子称苏子。中医认为,紫苏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之功。紫苏叶辛香温散,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苏梗有宽胸利膈、顺气安胎的功效;苏子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
紫苏芽苗
门诊时间:周一、四上午(金华市胜利街号金职院医学院门诊部肝病科)周六上午(金华市双溪西路医院名中医馆(五))
如与上述时间冲突,不能前来就诊的患者可在本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治疗白癜风的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