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无多子,歇

图片

取自网络

佛法慧海,博大精深,洋洋三千,不可思议。无论三藏十二部,还是拈花印心,究竟方便,大小权实皆甚深微妙,妙不可言,旨在让人破执除迷,透脱义理名相,洞彻本源,发明心地。

佛法无多子。一个“歇”字,把佛法大智慧显露无疑。它一尽一切,是心法要义的根本所在;它涵盖所有,是欲证无上菩提之前提。

佛言:“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历劫众生,无明轮转,苦不堪言,皆因狂心难歇,不能出离;祖师大德当下大悟,自肯承当,即证菩提,全在能息心闲歇。“歇”直教人熄灭贪嗔痴,回归清净本来;“歇”直教人透过标月指明见自心的月亮。可以肯定,修行解脱成就与否,关键就在这“歇”上!

纵观现代众学能真正领悟这一个“歇”字无上妙义的有多少?可叹,修习佛法多年,经典背得滚瓜烂熟,教理讲得一套一套的,但用意识心来看佛法,整天围绕名相转,执在文字表面搞知解,若论真修实证,见地功夫,却脚力不济,难入其髓,不得转身而死于句下。

佛法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非常圆融完整的体系。若非明理行证,既得不到利益受用,更谈不上自觉觉他。要想深入佛法根本,当明佛之心。若始终绕指忘月,执方便为究竟,即错认定盘星,舍本逐末。

佛法在世间,唯心可了道。心一歇,无欲无求,行使本分,自然觉悟成佛。有人认为自己已经歇了,其实还在意识里做*家活计;有人认为自己已经悟了,依然是在知解理论中辗转。

如果歇不下来,就做不到“平”。心不歇,有执有求,总向外攀缘;心不平,烦恼不断,定背道而驰。

歇,就要真歇。若嘴上说歇,心不歇,毫无任何意义。若表面上歇,实未歇,那是自欺欺人。歇,即是心安。若心不安,“歇”也非歇。歇即空,空妙有,空明自在。处为世事,信手拈来,随手抛去,直应无住留。

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至灵山拈花,默然微笑,“歇”俱在此示现演表流宣;祖师大德历代传心灯,棒喝交加,举唱万般,“歇”直于当下破执绝杀处斩。这一“歇”字可说是三藏经典尽在里许,可说是拈花无语暗传消息,可说是一棒一喝死处得活,可说是看破放下彻悟实证。

佛法无多子,“歇!”尽意了达,点滴通心;

佛法无多子,“歇!”识得路头,归家稳坐;

佛法无多子,“歇!”复本还元,大事已毕;

佛法无多子,“歇!”万法归一,一合无相。

修行不但要知道这个“歇”,而且还要透脱这个“歇”,如此才能不负佛心,明白佛的用意。歇无歇相,歇无住歇。心地清净,本自无歇。若于“歇”识妄作意,那就解脱无门,继而轮回。

没事找事之人,难歇!

应事无事之人,无歇歇!

在心上歇之人,真歇!

歇无意歇之人,歇无歇!

当歇就得歇!歇能在心中造就净土,歇能在心中得到极乐,歇能在心中绽放般若花,歇能在心中行驶无底船,拨弄无弦琴。

歇歇歇,歇个什么?歇无歇地,去往哪里?若真透过这一个“歇”字,心自在无不自在。歇了,歇了,了了无了,歇!

——沙门海德·随笔点滴

敬告十方同修有缘

栏目精选●方寸地里好耕耘●没有愿力,不能成就●为何劝得了别人,劝不了自己●你放下了多少●大树底下好乘凉,愿你是那棵大树●心上修,事上修,真修如是修●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越是逆境,越容易成就●人生 的福报●世出世间,智者称雄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部文章海德禅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zp/13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