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就出伏了,炎热的三伏即将结束,迎来了凉爽的秋季。
然而,出伏后,一段时间内,天气依然暑热,但和“三伏天”相比,有所不同。
三伏天,白天和夜晚的温度,相差不大,而出伏后,早晚凉意渐显,昼夜温差也开始增大,白天虽炎热,但入夜后气温有所下降,体感相对凉爽一些。
出伏后,暑热未消+秋燥来袭=血液易黏稠
出伏后,白天炎热的天气,使人大量出汗,使体液严重消耗,加之立秋一过,秋燥开始悄然出现。
空气湿度,开始降低,若没注意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容易导致血液粘稠,血流会变慢,易形成血栓,严重危害健康。
血液粘稠,并非独立性疾病,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如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肌梗死等,都与血稠有着密切关系。
血稠之后,血液流动変缓,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所以,出伏后,要预防血粘稠,警惕血栓。
出伏后,4类人是血粘稠高发人群,需高度警惕
1、喝水少,不爱喝水,爱喝饮料;2、久坐不动,经常熬夜;3、抽烟喝酒者;4、喜欢三高饮食者;
出伏后,5个症状一出现,需小心血粘稠,改善做好“4个字”!
症状1、晨起头晕没精神,晚上却精神饱满
症状2、一蹲下干活,就开始呼吸不畅、气短、憋气等。
症状3、经常会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尤其是中老年人。
症状4、时常会觉得胸闷气短,常常心悸,呼吸不均匀。
症状5、口唇发紫,而且稍微做一些体力劳动,就很容易出现喘不过气的现象。
预防改善血粘稠,做好“4个字”
第一个字:吃
1、少吃“三物”
即:动物内脏、油炸食物、高糖食物
动物内脏,普遍胆固醇含量高,不适合血稠的人食用。
油炸食物,属于高油脂食物,会增加人体血压的粘稠度,容易形成血栓。
高糖食物,会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可以直接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导致血粘稠度增加,使病情加重。
2、多吃“三物”
即:葱、姜、蒜。
大葱,可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洋葱,富含前列腺素A,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降血压、减少外周血管阻力。
大蒜,含有丰富的大蒜素,有助放松血管和改善血流量。
生姜,富含姜辣素,可使血管扩张,从而使络脉通畅,供给正常。
3、植物油,搭配吃
很多人,血粘稠或者血脂高后,对于食用油就很忌讳,觉得吃得越少越好。
其实,食用油中的脂肪酸,人体健康所需的营养成分,不可缺少。
食用油要吃,不但要注意用量,还要注意品类,不能吃单一品种的油,最好是各种油换着吃,每人每天吃齐三种脂肪酸,不能偏好任何一种油类。
比如:将油酸类油脂丰富的橄榄油、亚油酸类油脂丰富的大豆油、亚麻酸类油脂丰富的苏子油,按2:2:1的比例搭配吃,约25克~30克。
其中,苏子油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中的α-亚麻酸,可软化血管,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胆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帮助清除对心血管有害的物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第二个字:喝
专家指出,20~25摄氏度的白开水或淡茶水,是稀释血液的最佳水。
日常养成主动喝水、喝茶水的习惯,都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1、主动喝好“二杯水”
第一杯:早起后,一杯ml温水
早起后,不论是否口渴,都要喝一杯ml30°左右的温水,可以冲淡血液,缓解血液黏稠的程度,保持体内血液循环顺畅。
第二杯:睡前,一杯白开水
睡前喝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使睡眠更加安稳。
一般建议,睡觉的前两个小时喝水比较合适,方便在睡前上厕所,减少起夜的烦恼,避免影响睡眠质量。
2、喝点淡茶
淡茶,有利于稀释血液,预防改善血粘稠。
而茶饮,最好放在两餐之间,也就是上午九十点,或者下午三点左右,此时喝茶,最为适宜。
预防改善血粘稠,适合用蒲公英、荷叶、小叶苦丁,做成荷叶苦丁茶,每天泡水代茶饮,有助于改善血粘稠,预防血栓!
荷叶,含有*酮和生物碱类,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同时,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苦丁叶,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减小。蒲公英水提物,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改善血脂健康,并且,有很好的排*效果。
三者搭配在一起,做杯代茶饮,可以促进身体排*,降脂、改善血粘稠,保护血管健康。
3、少喝饮料
含糖饮料,会导致血粘稠加重,易形成血栓,危害健康,所以,生活中,要少喝饮料。
第三个字:戒
1、戒烟酒
抽烟和饮酒,会增加胆固醇和中性脂肪,是导致血粘稠的原因之一。
所以,预防改善血粘稠,要戒烟酒。
2、戒宵夜
经常吃宵夜,容易导致肥胖,如果,宵夜吃的过于油腻,那么,会大大增加血液粘稠度,所以,一定不要贪嘴,在晚九点后,尽量不要进食。
3、戒久坐
不要懒惰,不要久坐,否则血液流速变慢,易导致血液变粘稠,增加血栓的形成。
每坐一小时,就要起来活动一下,伸伸懒腰,走走步。
5、戒熬夜
熬夜时,人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速变慢,容易导致血粘稠。
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不要熬夜,为身体健康储备能量。
第四个字:动
1、动手
转手腕,可刺激到六条经脉,通过这些经脉,会将刺激传导到全身各处,促进气血运行、打通血管、舒活经络。
上身正直,两手先侧平举,再慢慢立腕,可以是掌形,也可以是拳形,双手手腕同时由内往外转下,再由外往内转下。
2、动脚
踮脚,可刺激到血管,血管也会有规律地被挤压、放松,同时,踮脚会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和速度,有助于预防血栓。
站好,将脚跟抬起,用脚尖支撑身体,约2秒后落下脚跟,站稳后继续将脚跟抬起,用脚尖支撑身体,反复进行。
每天做3次,每次5分钟左右。
3、动腿
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脂质代谢,预防血粘稠。
走路,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走路,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中的代谢物,有利于血管健康。
走路,能有效降低静息心率,坚持3个月左右,可以明显改善心率,保护心脏健康,改善血液循环。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