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我们幻想仗剑走天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
年岁渐长、马齿徒增,那些曾经千里独行的少年,或者成了田伯光,裆下无物地求全于他人篱下;或者成了莫大先生,在江湖冷雨的夜晚,拉起了幽咽的胡琴。
也有一些人,拉上兄弟、扯起大旗,在纵马江湖的尽头,开始一场未知的庙堂之旅。
逐鹿中原的团队作战和纵横江湖的我行我素毕竟有天壤之别,决定霸业王气的不再是个人武艺,而是团队兄弟。
一
江湖上流行的是四人团。
丐帮有四大长老、明教有四大法王、慕容家有四大随从、沐王府有“刘方白苏”四大家将、闯王有“胡苗范田”四大侍卫。
最喜欢“四”的是大理段家,“南帝”段智兴有“渔樵耕读”四大弟子、到段正明还有“四大护卫”。
规模越大的组织,四人团队式的中层干部存在就越普遍,仿佛凑成四个人天生就是当随从的命
答案很简单,四个人在组织形式上存在一个天生的败笔:决策困难。所以再牛的四人小组,必须有一个带头大哥。
也有不甘泯然众人的,争王位的争王位、抢小孩的抢小孩、认师父的认师父,自由自在、放浪形骸。
谁叫他们中间有带头大哥的女人呢,江湖人称:四人恶帮。
恶就恶吧、帮就帮吧,反正带头大哥一走,你们还是江湖小喽喽。
二
决策困难的瘟疫,蔓延在所有双数的团队中。
那些两两配对型的,玄冥二老、黑风双煞、胖瘦头陀;或者男女搭配型的,黑白双剑、神雕侠侣……好像离称霸武林都还远了去了。
或者桃谷六仙、神箭八雄。一伙忙着给令狐冲添乱、一伙争着给赵敏当马仔。
再多点,有十四个当家的红花会是从北宋到清代江湖上所有有名号团队中战斗力最弱的,特别喜欢全会出动、当家都上的大排场,却连个文泰来都救不出。
还有更多的,随南院大王从契丹千里奔来的燕云十八骑,最拉风的动作是“拉马向两旁一分, 一骑从中驰出”——引出大BOSS萧峰。
配角终归是配角,笑傲江湖或许有余、一统武林严重不足。
三
为了决策便利,团队人数不能为双;为了利益分享,团队人数还不能太多。
天山童姥手下有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以乌老大(听名字就不那种牛叉的人)为首,都是乌合之众。
话说,都一百零八个头目了,就别在天山,应该去梁山。
一百多人必须利益均沾,于是连一无所长的白胜也给了一个语焉不详、正邪不明的绰号:“白日鼠”。
这就是分享者太多的悲哀,你道是雨露均沾、其实是蜻蜓点水。
人数太多还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派系斗争、山头林立。
光一个小小的梁山泊,就有郓城派、二龙山、桃花山、少华山、投降官*、老梁山等等派系。山头林立,必然导致思想不统一,民主不集中,不能紧密团结在大哥的周围。宋江提个招安,居然直接被亲信李逵“招个鸟安”怼了回去,还不包括远处鲁智深、武松们愤恨的眼光。
四
所以团队必须单数,但人数又不能太少。仅仅三五个人,很难起到权力制衡的作用。
人一少,统一的口径是:我们听大哥的。
把所有的宝都压在大哥的英明神武、一代天骄。
大哥说去请*师就请*师、大哥说北上就北上、大哥说四渡红水就红水……
大哥后来说:我们跳跃式前进吧!
于是我们都摔倒了。
五
我的师父曹先生教导我: 的团队,必然要解决好四个问题:决策便捷、利益分享、权力制衡、代际传承。
七人,是 的团队形式。
我知道你有不同意见:江南七怪看到铜尸铁尸都吓得*不守舍了。
请注意,这七人团队还有个前提:不能有异性。
一旦有异性,就容易起感情,一有感情,便容易分心,小则降低战斗力、大则影响团结。江南七怪中张阿生和韩小莹情愫暗生;红花会里余鱼同暗恋骆冰;都是负面例子。
还有全真七子。论师承,王重阳是天下 ;论单打,丘处机、王处一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论群殴,还有天罡北斗阵这样贯通宇宙的阵法。这般有高度、有能力的组织,却没有一统武林的资格。
为什么?
七人中的清静散人孙不二是大师兄马钰的妻子,这个关系户也成了全真天罡北斗阵中最漏水的那块短板。当初就是她和谭处端双斗*药师时,欧阳锋偷袭杀了谭处端。
从此,全真只剩六子,彻底退出了称霸武林的争夺。
组织内不能有男女关系,这个纪律一直延续到现在,企业里都还有这个避嫌机制。
六
清一色的七人,才是真正的天团。
环顾江湖,大浪淘沙的独此一家:武当七侠。
论说,武当真了不起。
张三丰作为少林弃徒,以不到百岁之龄,便创业打造出了一个比肩千年少林的名门正派。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又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三代是一根分界线,撑过三代,基本就是百年企业,但最难的也是如何撑过三代。
接班人,从来都是一个大问题;弄不好,就会兄弟反目、组织溃散。所以《倚天屠龙记》中,明线是明教的浮沉,暗中却是武当的传承。
好在,张三丰给出了一个了不起的方案。
宋远桥,张三丰的大弟子,光听名字就是一个 的接班人,近悦远来、远近闻名。
宋大侠作为二代中的首徒,本来就是接班人的 人选。张三丰为此还煞费苦心作了一个安排:那些后入的师兄弟,多由宋远桥来传授武艺,相当于帮助宋远桥打造领导权威。
但如果就此认定宋远桥是接班人,那太低估张老道的智慧了。很快,师兄弟中又流传了另一个版本:五弟张翠山甚孚师父青睐,可能是未来的 。用俞莲舟转述张三丰的话说:“我七个弟子之中,悟性 ,文武双全,惟有翠山。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钵……”
我认为,这是张三丰故意放出的风声。
如此一来,权力便有了制衡,何况一边还有一个智勇双全的老二俞莲舟。
所以就算师父在洞里不理教务,宋大侠一直代理着掌门,但却从来没能为所欲为地发挥过。
师父张三丰不是在闭关,是在旁观。
七
压死宋大侠掌门梦的 一根稻草,是他儿子宋青书。
作为武当第三代中的翘楚,宋青书一直被视为接班人。而为了儿子日后能顺利接班,父亲宋远桥也没少利用职务之便,导致江湖上都以为是张三丰独创的“隔代指定”法。
如果真的指定了宋青书,那么问题就很严肃了。
张三丰传宋远桥,这叫师徒传承;宋远桥传宋青书,那是血缘继承。
张三丰耗尽一生心血创立的江湖大派,不出三代就成了宋家天下,宋远桥传宋青书、宋青书传宋仲基、宋仲基传宋慧乔……武当不姓张、也不姓赵,改姓宋了!然后韩国人民就直接把武当送去申遗了。
那还了得?!
所以,宋青书必须死,宋远桥必须废,这是*治原则。
于是,在宋远桥念及父子情不忍下手时,张三丰立即“右手挥出,啪的一声响,击在宋青书胸口。宋青书脏腑震裂,立即气绝。”
转过身又对宋远桥说:“本派掌门弟子之位,今日起由莲舟接任。你专心精研太极拳法,掌门的俗务,不必再管。”
毙徒孙、罢掌门、立新人,三件大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如此气魄的领导力换成七侠中任何一人都难以企及。
因为有些事情,兄弟间是不便下手的,这也是全真七子难以比肩武当七侠的根本所在:背后有一个杀伐决断的长寿老领导。
转发不嫌多,打赏不嫌少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