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三则胃脘痛口唇干哮喘

上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140210/4335687.html

点击查阅:中药方剂大全

案例一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胃脘痛梁某,男,42岁。初诊以间断胃脘痛、纳差5年余再发1月为主诉。症见胃脘隐痛,纳差食少,口苦吞酸,每因进食不慎诱发,伴乏力,大便溏结不调,舌质偏红,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弦。胃镜检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处方:*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半夏10克,良姜10克,香附15克,*连9克,吴茱萸6克,木香6克,延胡索12克,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5克,海螵蛸30克,甘草3克。二诊:患者服药5剂后,诸症明显减轻。按语:该患者表现为典型的虚实寒热错杂,但以脾虚为主。从六君子汤健脾化湿入手,抓住病机关键,应手取效。

案例二

升降脾胃法治疗口唇干霍某,男,43岁。初诊以口唇干黏不适半年为主诉。口唇干黏,夜间尤为明显,口干不欲多饮,纳食尚好,大便偏干,舌质淡暗,苔腻微*,脉细弦,血糖正常。处方:沙参20克,麦门冬12克,生石膏25克,知母10克,生白术25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生山药20克,草决明25克,女贞子20克,肉桂3克。共3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二诊:患者服药后大便通畅,口唇干黏明显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在上方基础上加干姜3克,玄参20克。共5剂,水煎服。按语: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津液正常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在此过程中,胃主受纳和游溢精气,脾主散精,也即《素问·太阴阳明论》记载的“为胃行其津液”。该患者以口唇干黏为主要症状,说明津液的滋润功能失常。四诊中未发现患者的肺、肾有病变的线索,而脾又开窍于口,故重点考虑脾胃功能失调。患者纳食正常,说明胃的受纳功能无碍,但有大便干,提示胃有大热,通降不及。由此可知,病变在于胃强脾弱,胃降不及,影响了脾的升清,使脾气散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失常。综合分析,以胃有燥热、脾运失常、津液失布为病机特点。故在治疗上,以大队甘凉之品清热润降去胃中燥热,以重用白术等运脾升清助脾气散精,二者相辅相成,使升降通畅,口唇干黏得愈。对该类疾病,运脾苍术、白术皆可应用,其中苍术对兼有脾湿不化者更为适宜。

案例三

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哮喘吴某,女,58岁,反复发作痰鸣气喘30多年。病情时有发作,近年来病情明显加重,秋季、冬季不敢出门,起居稍有不慎痰鸣气喘即会发作,长期应用必可酮气雾剂、 托溴铵气雾剂等西药治疗,每年需多次住院,应用抗感染药物、平喘剂、激素等治疗才能缓解,患者苦不堪言。治疗时重点抓住患者咳喘痰多、纳差食少、气短乏力、舌胖苔腻等脾胃气虚等特点,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益气健脾化痰立法,处方以六君子汤随症加减,选药如*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杏仁、厚朴、海浮石、仙灵脾、白芥子、莱菔子、苏子、鱼腥草等,坚持治疗半年,哮喘发作明显减少,纳食好转,精神体力显著改善。随访3年来,患者未再因病情加重而住院。按语: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病理性质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因痰伏于肺,遇感触发,痰随气生,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通畅不利,肺失宣降,而致痰鸣如吼,气息短促。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肺、脾、肾三脏中脾、肾尤为重要。该患者脾胃气虚表现突出,采用健运脾胃之法,可达到一箭多雕之目的:一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运复常,则生痰减少,去哮喘发作之根;二者培土生金,使肺气充旺,以复其宣肃之职;三者四季脾旺不受邪,减少外邪感触机会;四者培补后天,可起到滋养、充实先天肾气之效,使元气渐充,痰浊渐化,顽疾得愈。故补脾即是补肺、补肾。此时若见痰治痰,见喘治喘,纵获一时之效,因正气不旺,痰喘终究难安;若直接补肾,因运化不健,反致壅塞。故抓住了调补脾胃的治疗关键,四两拨千斤,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为普及养生的食疗和中医药知识,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zp/9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