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古代名人都是近视眼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家较为熟悉的《长恨歌》、《琵琶行》等。上述诗篇节选自白居易的一首诗《眼暗》。主要描述了自己深受近视折磨,看来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也逃不过近视~

古人不玩手机也近视?

古代照明技术不发达,夜读照明成本高。例如,据说以北宋当时的物价来看,10文钱可以买到一斗粮食,也就是现在的12.5斤。而读书用的蜡烛可以换斤粮食!一般家庭的读书人是不可能秉烛夜读的。

哪户人家才有钱夜读?

白天还要工作

夜里没有读书的条件

匡衡凿壁偷光不是没有道理的

想读书想出人头地也是难上加难

久而久之眼睛就不行了

欧阳修在《读书》中自嘲:“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看来咱们的大文豪欧阳修也时常为自己的眼疾担心。

古人怎么缓解视疲劳?

古人视野开阔,山川景色一览无余,这对缓解视疲劳有非常大的帮助。再一点,古代读书人书写使用的是毛笔,光笔头就有一寸长,眼睛距字的距离较远,写的字也相对大些,这对预防近视也有一定作用。

古人认为缓解视疲劳最好的办法是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刘禹锡也在《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诗中提议:“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

说起夜读,古人护眼也从制作灯油的材料入手。他们发现用枸杞子、大麻子榨油来点灯没有熏眼的油烟,能够很好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本草纲目》中也提到胡麻油、苏子油等灯油可以明目,而桐油、豆油、动物油等则对眼睛有害。

我国考古学家也曾在东汉王室刘荆墓中就曾出土的金圈嵌水晶放大镜,看来古代人近视也很发愁啊~想方设法让自己看得清晰,护眼至关重要!现代科技发达,护眼形式多种多样,总有一种适合你,只要你肯行动,眼睛好没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zy/14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