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首载于《名医别录》,位列中品,称为“苏”,后分紫苏、白苏两种。
《本草纲目》:苏从稣,音稣,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曰紫苏者,以别以白苏也。
1紫苏,茎,方形。
《本草纲目》:紫苏,其茎方,其叶圆而有尖,四围有锯齿。
2紫苏,叶,边缘锯齿状,有面青背紫者和面背皆紫者两种。
《本草经集注》: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其无紫色、不香似荏者,多野苏,不堪用。
《本草蒙筌》:各园圃俱栽,叶背面并紫。
《本草纲目》:紫苏,其茎方,其叶圆而有尖,四围有锯齿。
3紫苏,花,紫色而小,穗状。
《本草纲目》:紫苏,八月开细紫花,成穗作房。
4参考《本草品汇精要》、《植物名实图考》,所绘紫苏形态与现用相似,尤其是《本草品汇精要》,饰以颜色,甚是精美!
《植物名实图考》
《本草品汇精要》
读而思
Thinking
1.紫苏分两种,上述紫苏为一面紫色。小编曾在河北安国看到成片种植的紫苏,两面都是紫色,可惜未留下照片,以后有机会补上。
2.两种紫苏,药性孰强孰弱?
多数本草著作认为,两面皆紫者为好。
《本草汇笺》:苏叶背面皆紫而气甚香,一面紫者为野苏子不堪用。
《本草衍义》:苏,此紫苏也。背面皆紫者佳。
《药义明辨》:取两面皆紫者良,子梗另列。
李时珍认为,这与土地的肥沃、贫瘠有关。
《本草纲目》: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苏,乃荏也。
小编认为,紫苏,多用其芳香之气,无论一面紫还是两面紫,应以气味香者为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