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本文授权转载自城市秘密(ID:chengshimimi),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什么是江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旧江南摄影

章胜贤地理学家说江南是长江以南,江南是丘陵是水乡;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区,台湾省的最北端也是江南;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赋共同体,是最为殷富的太湖周边八府一州;物候学家说江南是饭稻羹鱼,是北纬30度出产的鱼米之乡;语言学家说江南是吴侬软语,是吴方言区;诗人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画家说江南是水墨画,杏花春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乡绅们说,江南是晴耕雨读,是耕读传家;被经济学家撇出江南的宁波人、台州人说,江南是山海国,是交通四海的出海之地……江南一千年里,这个没有明确边界的区域,变成了世人对美好生活的集中想像和向往——江南,用柔软用丰富用开放用创新用绵延不绝的传统,打造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和韵味生活,中国江南,是唇齿间的美好词汇。▲正是江南好风景摄影

hexiang、张力那么“秦楚五千里,何处是江南”呢?江南在历史地理沿革中,有从大变小的有趣变化。江南,江南,当然是长江以南喽,古江南是指湖北南部,湖南全境,这是秦汉司马迁眼里看到的泛江南,“吃辣的湖广地区”是现在人们心里想的江南吗?什么时候江南包括了江浙呢?要到魏晋南北朝。但是那个江南的概念还是模糊的,直到唐太宗设立江南道,那个区域是非常广阔的,和大唐气象匹配的真正的大江南,范围西起四川及贵州一直到东海之滨,南部和岭南道接壤。从什么时候,江南缩小了呢?元以后。明清时,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江南的概念明确指向了江浙地区,逐渐接近今天的长三角,直至江南省完全分立。如果要更加具体化的话,那得靠清华大学的教授李伯重先生廓清了,他划出了八府一州,把它们圈为江南地区。哪八府一州呢?即明清时代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应天、杭州、嘉兴、湖州以及从苏州辖区里划出的太仓州,这个区域的总面积有4.3万平公里,围绕着太湖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地理空间,也形成了不同其他地区的江南文化小传统,饭稻羹鱼,吴侬软语,晴耕雨读,诗画一体。这个区域也就是现在的长三角地区核心区。▲历代江南范围变迁图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03期江南专辑根据 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区域划定,长江三角洲包括浙江、安徽、江苏及上海,共41个城市,区域范围与历史上的江南省相似,其中上海、苏州、杭州为典范城市。在这个长三角区域里,囊括了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海派文化等多种类型。尽管长江三角洲地区均属于丘陵平原地区,交通方便,但是历史上的行*区划的存在影响了文化本身的同一性,客观上形成了江南文化百家争鸣的现象。历史进程中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海派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盛行与繁荣,融合汇通造就了江南文化,所以,江南文化本身就是包容、创新和再融合的产物。你想到的江南,都是一隅的江南,江南无法穷尽,江南有奇迹,江南甚至走出区域,“塞外都有江南”,江南成为一种模式,在全国都有一种较强的吸引力、创造力和形象力。那什么是最江南呢?江南文化到底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呢?最江南,江南文化首先缘于太湖水系形成的水缘文化,兼收并蓄随物赋形。四通八达的水运是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基础,除去长江、京杭大运河等大江大河,江南地区还有包括*浦江、秦淮河、灵江、青弋江等交错密布的运河及包括太湖、洪泽湖在内的众多大小湖泊,无水不江南,水网形成了江南地区的基本形态和交通方式,由此派生出了有江南特色的开放通达的移民文化、水文化及码头文化。举个杭州的例子,杭州人的日常生活、言语性情中沉淀了五湖四海而来的因子,杭州话专家曹晓波老师曾考证过一个“泊”字,杭州人说,“这回bó牢你了!”,很多人想不到是用停泊的泊,《康熙字典》释义泊为“舟附岸曰泊”。在运河南端的杭州,你要是守住了码头,几乎就是逮到了那四处不见踪影的人。这样的杭州话多么具有水性。▲民国初年,杭州城里街道狭窄,水道纵横,城内运河水系发达,图中为运往松木场的木材和毛竹。摄影

甘博最江南,其次是缘水而兴的商业文化,与儒家文化不同,江南地区重商氛围浓厚,形成了初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模式。“在过去的一千年来,江南一直是中国文化上最发达的地区,文献记载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远为详细,特别是有关经济史的材料尤为丰富。同时,江南很早以来就已成为中国经济上最发达的地区,在过去的千年当中可以说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这是对江南经济有深入研究的李伯重先生在《江南农业的发展》一书中的定义。再据清史专家戴逸先生的研究,18世纪全世界超过50万人口的大城市一共有10个,其中中国就占了6个,除了北京和广州外,南京、苏州、扬州、杭州全在江南,都是人烟繁盛、商业发达的城市,江南市镇之间形成密集的交易网络,形成了义利交举、务实灵活的商业文化。还是举个杭州人老话的例子,杭州人说,“棺材劈开卖,生意活络做”,胡庆余堂的“戒欺”二字是江南药王饮誉年的立业之本,既要灵活挣钱还要讲信用。江南市镇商业文化的发展对于信用体系的形成、贸易资本的流入起到了重要作用。▲杭州物产摄影

许志伟最江南,再次是通俗博大的市民文化。市民文化的兴起和江南城市群的崛起有莫大的关联,农民进城了,产生了有别于乡村和精英的市民群体,相对集中的居住,受过一定的教育和审美的熏陶,在市井之中生产、生活,多是前店后坊,拥有作坊和商店并且雇佣劳动力,懂得生活享受生活,拥有普遍的个体自觉,喜欢热热闹闹,喜欢直白但不粗俗的文化生活。勾栏瓦舍、茶馆酒肆,郊游嬉水,四季都有留连的地方。清朝兰溪人李渔到了杭州,一时没有工作,他就走街串巷,道听途说,不久就发现了这座城市市民的喜好,那就是对戏剧、小说的浓厚兴趣,于是他开始写小说、写戏曲,而且一下子大受欢迎。对市民文化的 把握,尚真尚天然、不高不低,不深不浅的文化能获得最广泛的传播。▲女孩的身姿恰如西湖般柔美。摄影

品水▲断桥荷塘边唱戏的人摄影

连盛老茅最江南, 是崇文重教的英才文化,也可以说是士的文化。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尤其是苏州,那就是学霸城市,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江南一地受过几次北方南迁的冲击,东晋永嘉之乱和宋室南迁尤其明显,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流动和交融,与本地崇文重教的传统一结合,涌现了众多文学家、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言论,引领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那么杭州呢?在江南文化的基因和版图中,杭州不仅拥有了以上所写种种文化要素,而且因为 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传承,把江南文化推向了一个个高峰。“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一千多年前的市长白居易,把杭州放进了江南的心脏里。▲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摄影

王光音最江南,杭州味,我们在动态的江南文化发展中,去探寻杭州的底蕴,去发现杭州的区域贡献,那些江南元素是如何在杭州 地淋漓地表现出来,从良渚、从西湖、从大运河、从钱塘江,我们看到一个江南的典范代表,而且它一直在丰富更新再造江南的文化,江南是流动的,杭州是灵动的。审美江南:西湖*魄说到杭州, 想到的一定是水——陆地躺在水中,被荫成绿色,那就是杭州。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的杭州,最让人惦记的就是西湖。▲西湖荷舞,独有韵味。摄影

子夷杭州的好全在于城市就在西湖山水中,三面云山一面城,风景与城市俯仰生姿,互相依偎。只需要5°的仰角,就可以把西湖四周的群山揽入视野。群山温柔,四季葱笼地守护着长三角地区一颗最绿的明珠。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过这面湖水,西湖如果没有吟咏,那它就是外国人眼中普通的湖泊,湖开诗境,湖开世界。西湖的面貌是在吴越和北宋时期达到高峰状态,我们说宋韵,韵的本意就在审美,宋韵的精神从北宋南下到临安,在西湖身上有集中的体现,天真有余味,有文人气,可以不断欣赏,相看不厌。在历代四五万首西湖诗句中,最杰出的一句还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出于中国最天真的诗人苏东坡口中的句子是对西湖的 概括。无论阴晴雨雪,无论春夏秋冬,西湖都给游者爽心悦目的风姿。·▲西湖边可爱的小动物们也在展示着它们的魅力摄影

肖奕叁、非渔、hexiang城傍湖,湖傍城,西湖赐给杭州天然的灵*。这面湖水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如果是漫步走,你大概需要五个小时环湖一周。年后,随着“西湖西进”,西湖之水漫过杨公堤,直抵洪春桥、茅家埠、吉庆山和五老峰下,西湖水面面积一下子扩大成了6.39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年前的样子。这个春雨断桥夏日风荷,三秋桂子孤山梅花的西湖最应该感谢三个人,这三个人给予了西湖别样的文化定位,城湖相生,人文辉映,一举让它从江南的众多湖泊中脱颖而出,最终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摄影

肖奕叁、子夷对文化西湖有贡献的人海量,但 名应该给白居易。他50多岁时做过杭州、苏州两任市长,对江南风景熟谙在心,67岁写“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应该说杭州的真山真水给了他更多的回忆。在杭期间,他“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zz/12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