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湖文·诵∣胡江涛·摄影∣大华dh
编辑∣荒烟茶生(ID:miaoxu)
文\诵:胡江涛,银行从业者,专注于声音艺术,一位乐于分享的培训讲师。十年前与声音结缘,坚持刻苦训练,以声传递文字的馨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中,从百万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晋级全国总决赛,并获全国 奖。曾做记者、主持人,在追求声音艺术的道路上,依然且诵且行。
一直以来,苏东坡笔下的诗句让我浮想联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究竟有着怎样的美?不知何时,我心里刻下了一次与她“艳遇”的期许。
因外出参加培训的机缘,我有了这次“杭州遇故知”的欣喜,多年不见,老四体态明显发福,神采中昔日的英朗依旧。晚饭时见到小何——老四美丽娴静的妻子,虽是 次见面,但直觉告诉我,老四这个自黑“行走在城市边缘”的人,正被一份相知相惜的爱情温暖着,甚慰。把酒言欢,一阵胡侃,已记不清说了什么,却清醒的记得那种忘乎所以的自在。
翌日清晨,在老四的安排下,同游西湖。
下车雨急,只得撑伞。这颗镶嵌在繁华都市中的明珠,终于铺开在眼前:长柳垂堤,平湖悠远,清风毓秀,扁舟点点。生平 次,可以离她这么近,可以放肆的看她,可以用心感受她的温柔和她雨中的妩媚。
老四的醉意还未醒透,早餐只吃了一块红糖馒头,却仍旧陪我步行,让我更惬意地慢慢感受。顺着断桥、走上白堤,走近“平湖秋月”,老四对我讲解着他所知道的西湖,透过湖畔的“中山公园”,我看到了刻有“孤山”的大石,一下子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苏东坡,这两个与西湖颇有渊源的大家,曾因西湖的美景写下妙绝千古的诗句,而此刻的西湖,却因了他们的才情和白苏二堤,增添了浓郁的文学底韵,像一个才貌绝伦的江南女子,让人只可远观赞叹,而不敢有任何非分之念。
途经苏小小墓、武松墓、*宾虹像,比起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我似乎对这些只在书本里读过的人物更感兴趣。大约不是节假日的缘故,游人并不很多,加上下雨,愿意泛舟湖上的客人更是了了,偶有船夫立在码头边揽客,眼见更多的还是船夫们系舟在岸、扎堆闲谈。穿过“曲院风荷”,只见绿树成荫,亭台宛转,残荷凌乱,湖水清浅,偶见野鸭戏水其间,还有叫不出名儿的小鸟在头顶欢悦的唱歌……就这样散漫地走着,被江南初冬的小风吹着,也是另外一番云天。
转到苏堤,已近中午,我因早餐几个包子的铺垫,体力尚好,老四则早已饥肠辘辘,一路向南,一路闲谈。堤边可人的绿草,柔媚的柳枝依旧散发着苏堤的美,堤上的望山石桥和另一座没记住名字的石桥,虽有些现代人工的痕迹,却也和这十里长堤融为一体,并无违和感。
行至南山路,在刻有“苏堤”的大白石前留照片一张。因为 次来杭州,老四想让我多看看,本计划先吃午饭,再带我四处转转。可一转念,又怕我误了火车时间,老四提议:去雷峰塔转转,再去吃饭!于是他买了门票,饿着肚子带我转完。吃了午饭,老四帮我拖着行李箱,把我送上去火车站的滴滴快车,特意交代司机师傅路上稍快点,别误了我的时间,临行前一个握别,车已飞速向前,我们之间说不出唧唧歪歪的客套语言。
“总怕委屈兄弟,总想自己承担”,当年的老四,一点儿没变!再见,兄弟,我带着久别重逢的温暖;再见,杭州,老四在你这,别让他“行走在城市边缘”。
作者(左)与大学室友老四(右)
?原创授权发布(祛白专家癜风会诊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