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的骨头最好啃

要说人生有什么不能承受之重,“难啃的骨头” 算一个。

一般这种情况下,都是别人把好事儿抢了,留给你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活儿,委屈巴巴不说,还有人在旁边安慰你“越难啃的骨头,才越有啃的价值”。

委屈程度不亚于这只狗子

诚然,如此境遇着实惹人不快,但我还是要说一句公道话:

难啃的骨头真的香!

就拿肉摊上的棒骨来说吧,人家都是膘肥肉厚的富态样,就它,一副被榨干被掏空的穷酸样,肉加起来连牙缝都塞不满的。

但是架不住人类就是喜欢这样的骨感美,两根大棒骨就能在巧妇的手中变成一锅奶白粘稠的猪骨汤,香浓奶滑,甜中带鲜,丰腴醇厚。

骨汤喝了,骨头也不能扔,插一根吸管,嗦的不是骨髓,是整个大骨的精华。

骨髓吸完,骨头依旧不能扔。上面稀少的骨边肉和更加稀少的脆骨,都是猪猪生前通过不懈运动为攒下的宝藏,都能给你最纯粹直白的感动。

所以朋友们,遇见难啃的骨头不要慌,你即将迎来的,将会是最精彩的部分。

说起猪骨头,排骨 是 。论排骨的万般吃法,糖醋排骨 能打破地域偏见,横扫中国14亿人家的餐桌。

红亮油润的糖醋汁包裹着骨肉,入口酸甜开胃,细品肥而不腻,十分费米饭。

但在中国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它的,还得是上海。

在上海,糖醋排骨被叫成了糖醋小排,透着一丝丝娇俏与宠溺,嗲得十分符合上海宁的调性。做法也得精致讲究,糖必须是冰糖,醋要用康乐醋,这样做出来的小排才能晶莹明亮,有上海味。

上海人吃糖醋小排,讲究冷吃热做。一盘糖醋小排,热吃,香嫩酥软;冷吃,香脆弹牙。但无论哪种吃法,那种入口后轻快明朗的酸甜汁,柔嫩顺滑的带骨肉,都足够让人*牵梦绕。

与上海一州之隔的无锡,喜爱把排骨做成与看着与糖醋小排差不多,但味道完全大相径庭的酱排骨。

无锡酱排骨甜,咸中带甜,肉质也更酥烂脱骨,手轻轻一拉骨头,就能完整脱骨。

若是想脱离甜味,吃排骨本味,粤菜必须当仁不让。一道豉汁蒸排骨,排骨嫩,豆豉香,嘎嘣一咬,别有妙趣。

若是追求浓郁,则有云南腊排骨。原本是囿于物质条件缺乏而想出长久保存的腌制,却带来岁月的悠长味道。这样的腊排骨最适合做火锅,大火熬制几个小时,将骨肉香气充分释放,得出的一锅浓郁汤汁,不管放什么蔬菜都能煮得浓香四溢。

跟排骨相连的脊骨,肉少骨头多,最不受人喜欢。但朝鲜族人民却能将其化为神奇,做出一碗土豆脊骨汤。

焯过水的脊骨和土豆一起下锅,加入大酱、辣酱和苏子籽、干白菜,炖出的汤咸鲜可口,土豆绵软鲜甜,脊骨肉虽然不多,但乐就乐在细细嗦骨头上。

猪大骨除了熬汤,还被东北人开发出了酱香的技能,而且与喝汤的文雅相比,啃酱大骨更加豪气云天:抱着大骨头直接啃,啃完用嘴吸骨髓,滋味就仨字儿:老香了!

鸡骨和鸭骨,真的比肉香!

三国时期,被曹操杀死的杨修曾发表过一句 言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针对的对象,就是鸡架。一千多年后,鸡架因为被一位沈阳大爷深深眷恋而冲上了热搜。

没有一只鸡能齐头齐脚地走出沈阳,沈阳人恨不得一只鸡能长十个鸡架,因为完全不够吃的!

鸡架处肉虽不多,但每一块都是日常拉伸成百上千次的活肉,弹嫩筋道,每一口都能体会来回撕扯的快乐,畅快淋漓。

这么好吃的肉自然做法也有无数种。

可以熏酱,独特的熏鸡工艺带给了鸡架烟熏缭绕的江湖气,也激发了鸡架肉的紧致,味道也带有丝丝甜意。冷吃就酒,越吃越有;辣炒或凉拌,放上大把的香菜和洋葱,就好比抽着华子的街溜子喷了祖马龙的英国梨香水,看似不伦不类,其实风味独特。

想不到吧?鸡架还能盖饭!

都说万物皆可下油锅,鸡架也不例外,彪悍的沈阳老铁喜欢甜滋味儿,炸的鸡架上也有厚厚的糖浆,吃起来有焦糖气息,最适合配沈阳老式麻辣烫,甜咸搭配,干活不累。

出了以上两种吃法,鸡架能烤能烀能煮汤能辣炒。总之,没有了鸡架,沈阳人将不再快乐。

在北京,吃烤鸭剩下的鸭架也有沈阳鸡架相同的待遇。点完一只烤鸭之后,剩下的鸭架一般会有两种选择:煮汤和椒盐。

一锅煮得奶白的鸭架汤,加入大白菜和豆腐,撒上一层厚厚的白胡椒,喝一碗神清气爽,一消鸭肉的肥腻;椒盐鸭架又是一道大菜,鸭架回锅加热,撒上一层厚厚的椒盐,外酥里嫩,越啃越有味。

鸡架鸭架好吃,但难入武汉人的眼,他们只认鸭架上最精华的部分——鸭锁骨。这个地方,肉最多,最方便啃食,是比小龙虾还能令人放得下手机的存在。

在内蒙,鸡架鸭架不怎么畅销,猪骨头一般全被和土豆白菜粉条一锅烩了,只有羊骨头,稳占内蒙人钟情美食榜C位。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羊脊骨,也就是老北京心心念念的羊蝎子。

羊蝎子,用的是羊身上口感鲜美的脊椎骨,带着脊背肉和脊髓,一节一节的骨头上附着的全是活肉。高温炖煮让脊骨软烂鲜香,拎起骨头,表面的碎肉就“得楞得楞”地晃。“贴骨肉”最是精华,肉所在的角度很是刁钻,要刺、钻、钩……一边吃一边解闷儿,每一口,都是让人灵*出窍的美味。

啃完羊蝎子,记得舀一勺鲜汤,草原人民浩浩荡荡的热情和纯粹都在里面了。

现在啥都流行跨界混搭,从前羊蝎子就是单吃羊蝎子,现在变得跟火锅一样,啃完骨头还可以涮别的,草原人民目中无菜,涮也是涮高钙肉。

高钙肉与你补钙吃的钙片毫无关联,之所以称作高钙,是因为肉中含有脆骨,在牛羊的浓香中,还带着脆脆的口感,实在是格外令人惊艳。

体型较以上几种动物庞大的牛,似乎不存在骨头难啃的情况,但因着这份“大”,人民群众把牛骨头开发出了新吃法——烤牛骨髓。

常言道:食髓知味,集中了牛身上的全部精华的骨髓,再经过炙烤,油香四溢,脂膏香醇。其滋味自然是妙蛙种子吃着妙脆角妙进了米奇妙妙屋,妙到家了!

有人说,吃骨头是一种“穷人乐”,富人都吃净肉,文雅至极。说这话的人不知道,骨缝里热烈的味道,才是绝境人生中的完满。把难啃的地方吃出乐趣,才是人生的精彩之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zz/13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