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后,想健康,保证1处软2处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个机能下降,各种疾病“不约而同”的出现,尤其是45岁后,各器官开始衰退,想要健康,要保证身体各处功能良好,才能正常维系机体运行。

45岁后,想健康,保证一处“软”!

身体各个器官唯独一处——肝脏,最怕“硬”,所以一定要“软”。

肝硬化,是人们都害怕的一种肝病,主要是肝细胞坏死、或残存的肝细胞结节性再生、或结蹄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最终导致肝脏变形,发展为肝硬化。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排*器官,被称为“将*之官”,主要进行脂肪、糖分、蛋白质等分解、转化,是身体能量来源的重要场所。

肝脏,又被称为“哑巴器官”,是唯一没有末梢神经的器官,导致临床上发现肝病大多数都已到中晚期。

在我国,每12个人中就有1人患肝病。肝硬化患者经过一定的时间可发展成肝癌,其几率大约为10%-15%。

对策:适量运动,多喝水、少喝酒,防脂肪肝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显示:我国脂肪肝人群至少有2亿人,其中,约有10%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12.8%的患者在三年以后会发展为肝癌。

预防脂肪肝,可适量运动,控制好体重,预防肥胖。适量运动还可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素排出,提高心肺功能。

预防酒精性脂肪肝,建议多喝水,少喝酒。喝酒是导致酒精性肝病的“元凶”。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成年人适量饮酒的限量值是:

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相当于啤酒mL,或葡萄酒mL,或38度的白酒75g,或高度白酒50g;

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mL,或葡萄酒ml,或38度的白酒50g。

45岁后,想健康,保证2处“通”!

一:血管“通”

血管是血液流通过的“管道”,正常的血管是通畅无阻的,但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内垃圾越来越多,会促使血管内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当血管堵塞不足70%时,人体无任何感觉,只有堵塞超过70%才会有不良反应,但这时已进入晚期。

保证血管通畅可预防多种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等。

对策:补充不饱和Omega-3脂肪酸,可清血管内垃圾。

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进入身体后可代谢分解为EPA,EPA被称为“血管清道夫”,能促进血液内的脂质转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量,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达到降血脂,调血压的作用,从而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血管堵塞。

补充Omega-3脂肪酸,每周吃2-3次深海鱼(三文鱼、沙丁鱼等),或每天食用5毫升苏子油,方便简单,还可预防血管疾病。

二:肠道“通”

肠道,被称为人体“第二大脑”说明肠道通畅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内经》中记载“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主要是传导糟粕,也就是将身体内垃圾、*素排出。

若肠道不通畅,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便秘、痤疮、肠癌等。

保证大便通畅,将体内废物和有害菌排出,减少机体“中*”机会。

对策: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

膳食纤维,是人体唯一不被吸收的营养素,能刺激肠壁,提高肠道蠕动功能,;同时还能吸附肠道中的有害物质,改善肠道菌群环境,促进粪便排出。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成年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为30克。

30g膳食纤维大约是多少呢?

一般来说,大约等同于10个苹果、19根香蕉、4斤芹菜、6个番茄等。吃掉10个苹果,或19根香蕉,很难。

可每天坚持用玉兰根茶泡水喝,调理肠道。

玉兰根,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物,其成分含量较多菊粉,对改善肠道健康有一定作用。

菊粉能增加胃肠蠕动,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刺激肠壁,从而促进排便;还可软化粪便,增加肠道益生菌数量,调节菌群平衡。

45岁后,想健康,谨记睡前“4不要”!

一:睡前不要“饱食”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吃的太饱会引起胃食管反流,引发烧心等症状,还可能导致半夜剧烈咳嗽。

建议:睡前2小时不要喝酒或吃过多的食物,可防肥胖,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二:睡前不要剧烈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睡眠,但在睡前1-2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会导致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影响睡眠

建议:运动的话,尽量在晚上9点前完成。

三:睡前不要说话

“食不言,寝不语。”睡前说话,很容易影响情绪,导致情绪波动太大,而引起失眠。尤其是女性朋友,太敏感,很容易因某些话题导致整夜失眠。

建议:睡前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保证良好睡眠。

四:睡前不要玩手机

“久视伤肝”肝通目,若肝血不足,很容易导致两眼干涩、视物昏花。

且睡前玩手机很容易一玩就“过头”,最终导致熬夜。

建议:将手机定个闹铃,即便玩手机,也有个提醒,避免玩过。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zz/13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