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学名:Perillafrutescens),古名荏,又名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桂芢、皱叶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 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东南亚、台湾、浙江、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喜马拉雅地区,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也引进此种,而北美洲也有生长。
别名:苏叶/在登封的别名。紫苏有紫色和绿色两种。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ltt.var.argutaBenth.Hand.-Mazz.」的带叶嫩枝。以茎、叶及子实入药。紫苏属于综合交叉商品即可药用,是临床常用药,又能食用,入药形式以茎称紫梗,叶又称苏叶,解表,子又称苏子、黑苏子、赤苏子,是苏子降气汤的重要成分。散寒解表,理气宽中。主治感冒发热,怕冷,无汗,胸闷,咳嗽,解蟹中*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症。我们做平菇拟菌实验时,发现紫苏拟菌效果很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长江以南各省有野生,见于村边或路旁。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的嫩叶,又称白苏。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凉拌或作汤。
紫苏嫩叶每百克含水分85.7克,蛋白质3.8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6.4克,磷44毫克,铁2.3毫克,胡萝卜素9.09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维生素C47毫克,还有挥发油等物质具有特异芳香。
紫苏叶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功效。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本草纲目》载“行气宽中,清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注意: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食。
紫苏子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种子。种子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亚麻酸占62.73%,亚油酸占15.43%,油酸占12.01%。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5%,还含有谷维素、维生素E、B1、甾醇、磷脂等。紫苏子性味辛温,具有下气消痰、润肺、宽肠的功效。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气虚、阴虚久咳、脾虚便搪者忌食。
辛,温。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鱼蟹*。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鱼蟹中*。
5~10克
常用配方
1、用於感冒:紫苏叶10克,葱白5根,生姜3片,水煎温服。
2、用於外感风寒头痛:紫苏叶10克,桂皮6克,葱白5根,水煎服。
3、用於急性胃肠炎:紫苏叶10克,藿香10克,陈皮6克,生姜3片,水煎服。
4、用於胸膈痞闷、呃逆:紫苏梗15克,陈皮6克,生姜3片,水煎服。
5、用於孕妇胎动不安。麻根30克,紫苏梗10克,水煎服。
6、用於妊振呕吐:紫苏茎叶15克,*连3克,水煎服。
7、用於水肿:紫苏梗20克,蒜头连皮1个,老姜皮15克,冬瓜皮15克,水煎服。
8、用於食蟹中*:紫苏叶30克,生姜3片,煎汤频饮。
9、用於阴囊湿疹:紫苏茎叶适量,水煎泡洗患处。
10、使用注意:气弱表虚者忌服。
药方选录
1、治疗咳逆短气: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紫苏汤)
2、治疗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3、治疗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4、治疗食蟹中*: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5、治疗子宫出血:将紫苏制成每ml相当于原生药2g之水提取液,分装成5ml安瓿。使用时以无菌棉球、纱布或擦镜头纸浸润紫苏液贴敷于出血处。
6、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治寒泻。
7、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可解食鱼、鳖中*。
8、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对子宫下垂有疗效。
9、治疗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7、治疗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适用病症
风寒感冒
兼胸闷、恶心、呕吐等脾胃气滞证,常与防风、荆芥、藿香陈皮等同用。
妊娠恶阻呕吐及胎动不安
常与半夏、陈皮、砂仁等同用。
鱼蟹中*、腹痛图泻
单用紫苏煎汤服;或与生姜、陈皮,藿香等同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