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节气养生倏忽温风至,因

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经°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小暑气温高,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亦旺盛,阳盛则热,热则出汗较多,汗多则“气随汗脱”,人体阳气易于损伤,大汗及饮冷、纳凉过度,亦会耗伤阳气,悖于“春夏养阳”之理。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一方面要注意趋阴防热,不宜出汗过多,另一方面要注意适度降温防暑,不宜饮冷、纳凉过度。此外小暑暑湿之邪互结为害,人体易出现浑身乏力、头身困重、食欲不佳等不适。脾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司运化饮食及水湿,喜燥恶湿,易受暑湿邪气的侵扰。

小暑饮食养生原则是消暑健脾、养阴生津,宜以应时且味甘淡、性质平凉的食物为主。如薏苡仁、赤小豆、*豆、山药、冬瓜、莲子、莲藕、萝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淀粉含量较高的豆类、根蔬类可煮粥共食。口感爽脆的萝卜、*瓜等可以调醋凉拌。选择炒制蔬菜时,宜快火少油,不宜久炖长焖。小暑时节,*鳝体壮而肥,肉嫩鲜美,营养丰富,滋补作用最强,故我国民间有“小暑*鳝赛人参”之说。鳝鱼味甘性温,有温阳补虚、祛风除湿的功效,因此“小暑*鳝赛人参”与中医“春夏养阳”的养生思想是一致的,蕴涵着“冬病夏治”的理念。

三豆苡仁粥

绿豆、赤小豆、黑豆、薏苡仁各10g。

1、将以上4味材料淘洗干净后置锅中。

2、加清水mL左右,用小火煮20~30分钟即可。

3、晾凉后,直接食用。

药膳专著《饮膳正要》便有“夏宜食菽”的说法,“菽”即为豆类。方中绿豆味甘性寒。能清心降火、消暑解*。赤小豆味甘酸,性平,能利水消肿、清热解*。黑豆味甘性平,最得“肾谷”之美称,能健脾益肾、利水活血。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能利湿健脾、除痹清热。现代研究表明,方中的豆类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却很低, 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能在蛋白质方面提供人体较为全面的营养支持,其中绿豆有较为明显的降血脂作用,红豆含钾元素较高,能起利水作业,黑豆含铁元素比一般豆类都高,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有较好的补充作用。

本方源于民间、各地都有使用,其中豆类可灵活增减变换。方中豆及有所长、绿豆偏于清暑,红豆、黑豆偏于利水,搭配健脾渗湿的薏苡仁、分消清利、使暑热湿邪有消泄之路,此外黑豆还能较好地补益脾肾,起到益中存阴的作用。全方合用,具清暑利水、健脾渗湿之功,适于小紧至伏末“疰夏”的防治。疰夏,夏季发病、秋凉自愈的特点。疰夏发病之前,食用本方,有预防作用;疰夏发作之时,食用本方,有辅助治疗作用。因此,伏天宜适当、经常食用本方。

解暑酱包兔

兔肉g,佩兰叶6g,鸡蛋1枚,甜面酱15g,葱、姜、精盐、酱油、白糖、味精、*酒、生淀粉、白汤、植物油、香油适量。

兔肉切成长6cm、宽3cm的薄片,佩兰叶加水煎煮10分钟取汁,鸡蛋打破搅匀。肉片放入碗内,加生淀粉、精盐拌匀,再加佩兰汁,搅拌至肉片吸足水分,加鸡蛋汁搅拌,使蛋汁均匀地黏附在兔肉片上。先起油锅,放植物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挂芡的肉片,用筷子迅速搅散,避免粘连,至肉片断红时,取出沥去油。再把锅烧热,放植物油,烧至五成热时,放甜面酱、葱、姜,炒至酱细腻无颗粒、起香味时放*酒、白糖、味精、酱油与白汤炒拌成糊状,然后放肉片拌匀,沿锅边淋上少许香油,翻炒至甜面酱包牢兔肉,出锅装盘即成。佐餐食用。

兔肉味甘性凉,入肝、脾、大肠经,有补中益气健脾、养阴生律止渴、清热解*疗疮的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能“凉血,解然*,利大肠。”主治口渴欲饮、舌坚缄语、烦热易怒、皮肤瘙痒、肠热便秘等病证。兔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0%,比一般肉类都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低于所有的肉类,故对它有“荤中之素”的说法。而且兔肉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对于脑功能与身体膜结构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佩兰味辛性平,为喜阴生于溪畔泽边的香草,所以又别称香水兰,大泽兰。小暑正值初伏,空气闷热潮湿,暑湿邪气相恋。中医理论认为,湿邪重浊,受暑而腐、而芳香辛散的药材、食物则有化浊的作用。佩兰生于水湿之境不浊而能气清香远,有芳香化浊、发表解暑的作用。

本方成品兔肉经过包酱处理,初尝酱甜味浓,而后细嚼便可品尝到细嫩甘爽的兔肉和丝丝药香。甘凉的兔肉配伍清香的佩兰,有清暑化湿、醒脾开胃的作用,搭配宣热止烦的甜面酱,全方具有清暑解热、化湿醒脾、益气生津之效。适于小暑前后,暑湿所伤、气阴两虚所致烦热口渴、头晕头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黏结等不适的调补。

萝卜猪肉汤

白萝卜g,猪瘦肉g.香菜、生姜、精盐各适量。

1、将白萝卜洗净、切块。猪肉洗净切成小块,氽烫去血水,冲净备用。

2、将香菜、生姜洗净,香菜切碎、生姜切片,备用。

3、将白萝卜、猪肉、姜片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煮1小时,加精盐调味后盛出,撒上香菜沫,稍搅拌即可。

小暑为三伏之始,值头伏,民间俗语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在头伏食用白萝卜,取白萝卜生津养阴、祛除湿气、促助消化的作用,以解入伏后头脑昏沉、不思饮食、小便赤短等不适。

白萝卜又称莱菔,生熟之性味功效略有所异,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莱菔,生食升气,熟食降气。”生白萝卜味辛甘、性凉,熟者则味甘、性平,两者皆入脾胃经。欲豁痰、行气、消食、利尿,以生食为优。欲下气、补中、润燥,以熟食为优。

本品源于民间验方,成品汤色清亮,萝卜晶莹透润如白玉凝脂,搭配补肾润燥、益气养血的猪肉。全方有补中养阴、化暑增液、生津开胃的作用,适合小暑至伏末伤暑多汗、阴虚津枯之人的调补,可以缓解夏季汗出过多导致的口渴、烦躁、食后腹胀、热燥咳喘、小便赤短等不适。

供稿:内分泌科

编辑:何沁袁

责编:姚月明

审核:马莉

医院

厚德尚道

大医精诚

医院服务号医院订阅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zz/8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