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乡村读书会从年5月开始 期,到年5月第37期正好三周年,疫情期间,也一直坚持用云读书的方式,每月一次在网上和大家分享书籍。为了纪念乡村读书会三周年,年5月,我们举行了一次特别的纪念活动……
五月梦寻江南,书中神游富春
——乡村读书会三周年特别活动
年5月,第37期乡村读书会以神游富春江、梦寻桃花源的方式,在书中游览美丽的西子湖,富春江。没有一种病*能够阻挡热爱自由的心灵,只要一卷在手,千古风华、万千世界,近在身边。
5月的分享由几位读书人认真分头准备,苏拉是 位分享人,她首先分享了明清史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张岱很长寿,活了93年,他祖籍四川,出生在浙江绍兴。他经历了明清的改朝换代,在《自为墓志铭》中这样写自己:“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茛,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这本《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有两个“梦”字,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75岁了,他把自己记忆中的西湖,参阅资料,一一记述。苏拉特别推荐书中写苏堤的那部分。苏东坡在杭州的时候,早上会约朋友湖边早餐,然后每人一叶小舟,游曳湖中,*昏鸣锣集中,喝酒尽欢方散。苏子夜游归来,杭州万民拥看,旷古风流,不可复制。
?
邬晓莉推荐了张健老师刚刚完成的一部新书《诗酒趁年华》,收集了与饮酒相关的古诗。书名就来自苏轼 的《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邬晓莉还分享了丰子恺的一篇文章《西湖春游》,丰子恺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解放初期,他写美景的同时一直在歌颂新生活。他说以前的人游西湖是蒙住耳朵、屏蔽头脑,不去思考美景背后残酷的现实,而解放前的西湖是富人占有,老百姓只能远远观望。邬晓莉说,看了这篇文章很感慨,其实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美好的景致都被圈起来,老百姓不花钱就无缘享有。丰子恺文中同情李叔同没有看到人民的西湖,但如果他今天写西湖,又会有何想法呢。
王宝珍分享的书籍是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他 个写那些在钟南山上隐居的人,比尔波特的书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脚写出来的。王宝珍说那些人是真的隐士,物质生活条件很艰苦,喝山泉、吃野果、与世隔绝,不是我们现在这种假隐居。十年后,电视台记者跟着比尔波特重返钟南山,发现当年他采访的多人只剩下一个,其他人都已不知去了何处。
比尔波特后来写了一个系列的书,如《禅的行囊》,写中国那些坐禅的人。一本苏东坡和陶渊明精神呼应的书《一念桃花源》。《彩云之南》是写云南的书。《江南之旅》写的是他行走的江南。王宝珍说:“看比尔波特的书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旅行理念,寻找人文记忆。”
同样喜欢比尔波特的还有王昕,她喜欢这本《一念桃花源——苏东坡和陶渊明的灵*对话》,她介绍说比尔波特是一位人类学家,他所写到的地方一定会亲身走过。陶渊明作为一位隐士诗人是被苏东坡发现的,他的每一首诗苏东坡都和了,两个人的灵*在诗中相通。陶渊明追求隐逸的田园生活、穷困潦倒、乐在其中,“3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虽然苏东坡推崇陶渊明,但他始终在官场沉浮,不论是作为官员还是生活家,他的生活态度和他的词一样豁达、开阔、豪放而热情。苏东坡一生有很多诗流传后世,王昕最喜欢的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
刘秀丽5月读的这本书是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她说木心是非常幽默风趣的人,长得很帅。书中一篇《童年随之而去》说:“孩子的知识圈,应是该懂的懂,不该懂的不懂,这就形成了童年的幸福。我的儿时,那是该懂的不懂,不该懂的却懂了些,这就弄出许多至今也未必能解脱的困惑来。”他以儿童的眼光写小时候家里做的一场法事,写得妙趣横生,文笔优美。“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碗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王薇华是一位画家,她深情地推荐了她叔叔王华写的书《黑白》。叔叔的一生非常坎坷,年轻的时候失去升学机会去了农村当知青,直到40多岁才回城当了工人、成家立业,但他一生乐观豁达,从来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吹笛子、画画、下棋,还坚持写作。“我看他写的这本书,记录了很多家族往事。”王薇华说,“叔叔已经去世两年多了,在这个特别的春天认真读叔叔用生命写成的这本书,深深为他对生活的热爱所打动。”
?王芳说杭州西湖之美是景色之美、书画之美,更是历史之美。西湖的苏堤和白堤都很有名,王芳特别留意的是白堤。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3年,他酷爱山水,留下了两百多首优美的诗篇。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邓小群本人就住在江南五月的美景之中,她隔空分享了陆文夫的《美食家》。陆文夫是苏州人,《美食家》刚出来的时候引起了轰动,那是上世界八十年代,人们还饭都吃不饱,没想到还有人是美食家。小群说:“如果你想了解苏州的美食,那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既然青春留不住,就抓紧时间用美食美器和美景,度过这美好人生。”
邬晓蕻分享了余华的《活着》
李绍萌分享了《一个人和一座城》
李欣静分享了《宋画与西湖》
,主持人及召集人徐斌,分享了《解密富春山居图》《富春旧梦》两本书
?活动途中,所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