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冶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编者按
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治疗讲究理法方药。如何理解理法方药,赵绍琴先生说得 明白:
“余观其临床脉案,必明其脉舌色症若何,病因病机若何,而后确立治法,何者为主,何者为辅,何者主治,何者兼治,一一详明,而后遣药组方,无不与病情丝丝入扣矣。宛如大将将兵,指挥若定,旌旗所向,稳操胜券矣。故法者,所以论治者也。理寓于法中,法合于病机,方随法而立,药因法而用。辨证之精审,于法中可见,用药之奥妙,赖法以指挥。法之作用,固不可忽视,法之运用,又在乎医人矣。”
本文摘自《赵绍琴临证法》,是赵老临证的经验之谈。
痰饮九法
作者:赵绍琴
痰为稠粘之饮,饮为清稀之痰,二者皆因脾胃运化失职,水饮内停而致病。痰与饮同出一源,本同标异。前人认为:痰属阳多热,饮属阴多湿。今分痰与饮两方面讨论如下:
1、疏风解表,宣肃化痰
痰湿内蕴,风邪外袭,胸胁满闷,时或烦躁,咳痰清稀,多是泡沫,时时恶风汗出,面部发青,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用疏风解表,宣肃化痰方法。
前胡6克,浙贝母12克,紫菀6克,杏仁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南星10克,钩藤10克
加减法:
若表邪未解,尚有寒热,甚则头项强痛,必须重用疏表,方中加苏叶6克,或麻*3克、葛根6克。
若痰多苔厚,可加化痰之品,佐以消导,并须注意饮食。
2、苦泄其热,肃降化痰
痰热蕴肺,心烦口干思凉,面赤唇焦,阵阵汗出,咳嗽痰稠成块,甚则痰*,大便干,小溲*少,舌红苔*根厚,脉洪滑数。用苦泄其热,肃降化痰法。
*芩12克,栀子10克,前胡6克,生石膏25克(先煎),杏仁10克,莱菔子12克,冬瓜子30克,瓜蒌30克,大*6克,芦根30克
加减法:
若属痰热较重,或兼肝热伤阴之时,可加黛蛤散3克(布包),或青黛3克(冲服)。
若属痰实火热,当加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或再加葶苈子3~6克以泄肺热。
3、甘寒育阴以滋其燥,苦甘泄热兼祛痰火
阴虚热盛而成燥痰,痰火郁热为日已久,肺阴受伤,气粗喘促,痰白成块,或胶粘如米粒,舌廋质红尖绛,脉象细弦小数。用清燥救肺法。
沙参15克,麦冬12克,生桑皮12克,地骨皮12克,玉竹10克,生海石12克,黛蛤散12克(布包),旋覆花10克(布包),风化硝1.5克(冲),瓜蒌霜(布包)
加减法:
若肺热较重,可加*芩10克、苏子10克、冬瓜子30克、甜杏仁10克。
若属肺阴不足,阴虚热灼,干咳痰稠而少,甚则痰中带血,加阿胶10(烊化)、远志10克、天冬10克、南百合10克、白芍15克。。
4、宣肺气以化痰湿,和其胃清肃止咳
体肥面白,湿邪素盛,痰湿不化,肢体沉重,嗜卧乏力,脘腹胀满,咳嗽朝暮为甚,舌苔白腻,脉象滑濡。用宣肺和胃,化痰肃降法。
苏梗10克,半夏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白术6克,远志12克,茯苓12克,炙草3克
5、温阳散寒,以祛寒饮
寒饮乃中阳不足,命火式微,火不生土,水湿不化而致。症见面色黧黑,四末欠温,心虚且悸,痰多清稀味咸,舌胖润滑,脉象沉迟。用温阳化饮方法,苓桂术甘汤加桂、附、吴萸。
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甘草10克,肉桂3克,淡附片6克(先煎),淡吴萸10克
加减法:
若药后中阳渐复,寒饮渐化,可改用桂附八味丸以缓温之。
若湿邪较重时,用补中益气丸加二陈丸,长期服用。都气丸亦可试服。
“四饮”治法
水饮停留,积而不化,停于胁下为悬饮;淫溢四肢为溢饮;上阻胸膈为支饮;下流肠间为痰饮。
6、宣肺降气,攻饮逐痰
悬饮者,水在胸膈之内,如物悬挂,呼吸咳唾都能引起胁下疼痛,脉弦沉。患者体质比较强实者,可用攻饮方法,如十枣汤。
旋覆花10克(包),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3克,芫花炭3克,当归须4克,乳香2克
7、逐饮除湿,通阳退肿
溢饮者,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痛重。此属水饮泛溢,寒邪外来,闭其孔窍,故当用汗法。
若内外俱寒者,用小青龙汤加减。
麻*3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炙草3克,干姜3克,白芍10克,细辛3克,半夏10克,五味子3克
若外寒里热者,用大青龙汤化裁。
桂枝10克,麻*3克,杏仁10克,炙草3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姜3克,大枣3克
8、温散水饮,兼以泄肺
支饮者,是水饮停积心下,支撑于肺。可用温散水饮兼以泄肺方法。
苏叶子各5克,杏仁10克,前胡6克,半夏10克,细辛3克,五味子3克,甜葶苈3克
加减法:
若肺气不宣,胸闷喘满,可加麻*3克以宣肺开郁。
9、温阳化饮,兼定眩晕
痰饮者,阳气不足,水停不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胸胁支满,目眩气短,苔白滑润,脉见沉弦或沉缓而滑。可用温阳化饮方法,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炙草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
作者简介
赵绍琴(-),北京市人,三代御医之后。赵氏幼承家学,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年,悬壶北京。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协委员等,享受国务院津贴等。著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等。
来源:《赵绍琴临证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就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吧!
一天一篇,分享养心、养身、养神的秘笈。
中医锦囊,必有一“笈”适合您!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