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中医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根据本虚标实的疾病性质,给予祛邪、扶正对症治疗。实证患者,给予温肺化痰、涤痰降逆、化痰降逆平喘、清热化痰平喘、温阳利水益气、醒脑开窍安神等,并辅以回阳救逆、救阴回阳等治法。

(-)辨证论治

1.寒哮证

主要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白色黏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或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汤加减。兼痰涌喘逆不能平卧者,加草芮子、紫苏子、杏仁;兼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用小青龙汤。

2.热哮证

主要证候: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髙胁胀,张口抬肩,咳呛阵作,咳痰色*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兼痰稠胶黏,酌加知母、浙贝母、海蛤粉、瓜萎、胆南星之类;兼气息喘促,加孽苗子、地龙;兼内热壅盛,加石膏、金银花、鱼腥草;兼大便秘结,加大*、芒硝;兼表寒里热,加桂枝、生姜;兼病久热盛伤阴,痰热不净,虚实夹杂,气急难续,咳呛痰少质黏,口燥咽干,烦热额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用麦门冬汤;偏于肺阴不足者,酌加沙参、冬虫夏草、五味子、川贝母。

1.寒包热哮证

主要证候: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或*白相兼,烦躁,发热,畏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舌边尖红,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清热化痰。

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兼表寒重者,加用细辛;若喘哮痰鸣气逆者,加用白芥子、紫苏子、浙贝母;若热重者,加用*苓、瓜萎等。

2.风痰哮证

主要证候: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发作前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闷,发作迅速,舌苔厚浊,脉滑实。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勺

方药:三子养亲汤加减。若喘较甚加用麻*、僵蚕、地龙、厚朴、半夏、陈皮,另吞皂荚丸,必要时可加大*、芒硝。

3.虚哮证

主要证候: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颤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脉沉细数。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方药:平喘固本汤。若久病阳虚,发作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者,用苏子降气汤,酌配*茂、山茱萸、紫石英、沉香、诃子之类;阳虚者,伍以附子、补骨脂、钟乳石等。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yt/15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