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
紫苏(Perillafrutescens)别名:桂荏、白苏、赤苏、苏。其中猫爷最喜欢的,是最简单的这一个“苏”字。只需要这温柔的一声,童年农村的种种便即时出现在面前了。
狭窄却安静的田埂边,偶尔总会有些零星的紫苏冒出头来和春雨一起生长,自由、闲散,春耕中的大人们似乎永远有除不完的草和忙不完的活;田间地头,孩子们刚忙于自己的游戏,逮田鸡、抓*鳝都是农村娃简单而又轻松易得的平常乐趣;若是有孩子不小心被淋了雨着了凉,妈妈往往就是往田垄上揪一把紫苏叶子,或者干脆连根拨起,回家洗净用清水煮上一锅,噗突突的水还没开,紫苏那特有的清香早已将屋里的寒凉驱走了大半,等热乎科的一碗紫苏水喝下肚,头疼发热的症状好象就没那么严重了。
作为一个长期被风寒、感冒、发热专宠的“娇骄困难户”,猫爷反正是打小就喝惯这接地气的本色汤水了,而且这紫苏水的清香味儿,无论当时喝或现在想,都还是一样的迎面扑鼻。
多年后再见紫苏,却不再是乡下田垄间那土气纯真的紫色模样了。料理席上,和肥美诱人的生鱼片齐齐的搭配,绿色的紫苏仿佛也有些异国他乡那不近烟火的清冷了,只有那入嘴后的清新舒爽依旧值得时时牵挂。
其实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东南亚,紫苏的种植历史都很悠久,李时珍曾记载: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人们习惯用紫苏烹制各种菜肴,尤其烹鱼煮蟹;韩国人用紫苏制作泡菜,日本人多将紫苏用于生鱼料理,越南人也喜欢在炖菜和煮菜中用上紫苏叶。再扯远一点,拼布界里大名鼎鼎的“苏姑娘”,是不是也和我们的苏有那么一点点的渊源,哈哈哈,纯粹扯扯谈(淡)谈(淡)!
在猫爷的小花园里,紫苏也算小有名气的后宫一霸,因为不管你种不种它,管不管它,似乎它自己都有本事自成一派,而且,见不见、管不管、爱不爱,它都能把日子给过得自由自在。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猫爷对自个儿的后花园还没全盘否定、掀翻重来之前的事了。
专栏作者:猫爷,常州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乎乎笔记
紫苏,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本草纲目》)。根据其药用部位不同,又有“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的分别。紫苏香能辟腥,同样来自李时珍的记载,其茎叶能“解鱼蟹*”,所以很多地方在烹饪鱼虾蟹的时候,会放点紫苏叶子,作为作料,一方面可以提鲜,一方面是为了预防过敏。因此处理因吃鱼虾蟹过敏的病人,中医临床上常重用紫苏叶。我虽然不过敏,但嫌鱼虾的腥味,所以无福消受。
好在紫苏一专多能,药食两便,还可做成消暑饮料供人亲近。“紫苏饮”最早见于周密《武林旧事》,在“凉水”一类,与“姜蜜水”、“木瓜汁”等并列,宋仁宗命翰林院评定汤饮的高下,紫苏饮被评为 。八百年后,紫苏拿了另一个 :北京蔬菜研究中心对余个蔬菜样品进行了防癌促活性检测,紫苏名列榜首。只从这两个例子,可见紫苏的开发或者大有可为。
有人做过紫苏提取液对小鼠急性酒精中*作用的实验,浙江一家企业据此开发了紫苏饮料,瞄的是巨大解酒市场。但据说消费者常常用来酒后驾车对付交警,算是文不对题,连研发者(浙大)都无奈表示:不背这个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