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紫苏,这个名字充满诗意,有些小说或游戏里,常把紫苏作为人名;当学生的时候,我们以中药为号,如紫苏、木香、重楼、凤仙、玉竹、青葙等,而紫苏,常是女生所爱。
苏,最早见于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苏从酥,舒畅也。苏性舒畅,和气行血,故谓之苏,曰紫苏者,以别白苏也”。紫苏,这个名字,不仅色彩绚丽,又给人以内心舒畅,实在是可爱。
紫苏气味芳香,古代农家田舍常有种植,如《务本新书》云:“凡地畔近道,可种苏以遮六畜。”在古代,人和鸡鸭牛羊,常生活在一个院子里,屋旁种植紫苏,可遮盖家畜的不良味道。
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的高脚楼
不仅如此,紫苏可以作为调料,去腥膻之气,汉代张衡写的《南都赋》中有:“苏蔱紫姜,拂彻羶腥,”说的是紫苏、茱萸、紫姜能去掉腥臭味。煮蟹、煮虾时都可以放点紫苏,元代倪瓒编写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介绍了一种煮蟹法:“用生姜紫苏橘皮盐同煮,才火沸透便翻,再一大沸透,便啖。”食材够新鲜,用这种简单的烹饪方法,最适宜。
紫苏去掉鱼蟹腥臭味道的同时,还可以解它们的*性,如《金匮要略》记载:“治食蟹中*:紫苏煮汁饮之。”现在广东福建煮鱼,也爱放紫苏。其中原理,《本草崇原》如此解释:“紫苏……主下气。下气则能杀谷,杀谷则能除饮食。除,消除也。味辛臭香,故辟口臭。辟口臭,则能去邪*。去邪*,则能辟恶气。”
紫苏不仅可做调料,也可以做茶,以紫苏为原料的紫苏熟水曾被认为是 消暑饮品,而紫苏叶采收季节,正是炎热的时候,“以 月种,八九月收成,而采其叶,则于五六月当未吐花时。”宋仁宗曾命翰林院制定消暑的汤饮,“以紫苏熟水为 ”。宋代诗云:“未妨无暑药,熟水紫苏香。”明代宋诩编写的《竹屿山房杂部》中记载了紫苏熟水的做法:“紫苏摘新叶,阴干。用时隔纸火炙,作沸汤泡,蜜封,热饮,冷则伤人”。这个方法,与加工茶叶的方法类似,干燥后,方便储存。
紫苏全身都是宝,叶子、梗和子都可以入药。紫苏叶偏于发散风寒,紫苏梗偏于理气化湿,紫苏子偏于降气化痰。治疗梅核气(类似现在的咽喉炎)的经方半夏厚朴汤就含有紫苏,后世许多名方也用紫苏,如治疗外感的香苏散、杏苏散、参苏饮、藿香正气散,治疗呕吐的连苏饮等。清代邹澍在《本经疏证》总结说:“紫苏……是以外而六淫可藉宣而驱,内而七情亦可藉宣而开,谓之温中达表,讵不然欤。此仲景于厚朴半夏汤用之以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确取其能宣气也。”临床上我还常用于小儿感冒,刚见有点流涕时,赶紧煮点紫苏水喝喝,可以把感冒平息于萌芽之中。
紫苏的子又称苏子、黑苏子、赤苏子。宋代陈直编写的《养老奉亲书》中记载了一种紫苏粥方,能治老人冷气、心痛牵引背脊、不能下食——“紫苏子(三合,熬,细研),青粱米(四合,淘),上煮作粥,临熟,下苏子末调之。空心服为佳。”明朝名医韩懋将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就是萝卜籽),三种农家常见的菜籽组合成一个方剂:三子养亲汤,用来治疗老年人痰多咳嗽,这个方剂的制方缘由颇为精彩。在其著作《韩氏医通》有详细记载:
“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有太史氏为之赞曰∶夫三子者,出自老圃,其性度和平芬畅,善佐饮食奉养,使人亲有勿药之喜,是以仁者取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利博矣。”
韩懋出身官宦之家,生来孱弱,自称无病不历,无日不药,一片赤子之心,体恤久病之苦,所以创制这首祛痰名方,由苏子等三种菜籽组成,都是菜地里能找到的药材,“使人亲有勿药之喜”,读来令人感动。
PS:紫苏子还可以做灯油,《务本新书》云:“紫苏……收子取油、燃灯甚明。”供山中修道者参考。
上篇文章
奶奶,我,和中医
往期相关
茯苓
健脾利水、美白祛斑的好药
*连01
治疗失眠烦躁、大便黏腻不畅、体味重的好药
芒硝
治疗痔疮常用方与简便外洗药
陈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