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风雅知音张群尔等世界上最远的距

★其一诗品

诗者简介

张群尔,原无本名,评者诗砚斋代为名之。据考,传诗开头一段,源自张小娴原创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女主角感言;其中数段,则为传诵者所添加延续,但传者甚众,名不可考也; 一段,因“飞鸟与鱼”之意象,与泰戈尔诗集《飞鸟集》浑然契合;据此,诗砚斋撮合二人姓名,代为诗者名也。

(作者头像由李簇根据作者简介模拟绘制)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传诗

诗者:张群尔

1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2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我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3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想到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在心底。

4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5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 ,

却装作毫不在意。

6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而装作毫不在意,

而是彼此相爱的人却用冷漠,

掘了一条不可逾越的沟渠。

7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8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同根生长的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9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没有交汇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10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转瞬间无处寻觅,

而是飞鸟与鱼的距离——

一个翱翔天际,

一个却深潜海底!

(诗砚斋修订本)

(诗段之前打头的数字,是为方便评点而加,诵读时请予忽略)

★其二诵品

诵者简介

张晓弢,电影文学专业毕业,话剧演员;大型诗歌音乐舞蹈史诗“诗韵中华”签约艺术家;延安文艺学会朗诵艺委会副秘书长,CCTV“全球爱华诗歌春晚”艺术总监。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诵读

诵者:张晓弢

(音频配乐录制亦由张晓弢完成)(诵者及其诵品为世界华语诗歌联盟主席李黎引荐)

★其三评品

评者简介

诗砚斋,南海愚生,燕园老生。嗜诗如酒,常饮之,品之,醉之,偶尔也吟诵之。浑学孔毛曹陆钟刘韩白司张严李脂砚斋王静安,师从陈贻焮袁行霈谢冕洪子诚等先生。好为屈陶李杜元白苏辛徐闻贺郭等评头品足而邯郸学步,乐与诗友群友推杯换盏或吹毛求疵。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点评

评者:诗砚斋

在当代诗坛上,这首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抒情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以下代称“传诗”),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据悉,传诗的浏览数,早已超过千万!一首诗受到如此众多粉丝的喜爱和传诵,实属罕见!而且,这大都是对于诗作本身心悦诚服的体认,而不是慕名趋物等诗外因素的裹挟与盲从,很多受众甚至连诗者是谁都不甚关心。

那么,诗者是谁呢?

众说纷纭,资料杂陈。也因此,有些人在诵读或引用时,姑且以“佚名”称之。然而,诗砚斋认为,诗者是当代健在人,而且有过声明,还有书为证,如以“佚名”相称,又不能说明原委,不仅于礼有不恭,而且于法也有漠视作者权利之不应。

据考,传诗开头一段,最早出自张小娴年原创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小说的女主角苏盈,苦苦地暗恋着一个叫秦云生的男神, 秦云生虽然接受了她,但是秦云生心里最思念的和 的,还是那个逝去的情人。苏盈黯然神伤地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之后,台湾的大学生社群,在bbs上抄录了这段表现暗恋迷情的句子,并逐渐把它延续到四段、六段、八段、十段,由此使之在网上流传开来。但网上的延续和传播者,大都没有署名。

也有一些传诵者,为了借风行船,则假托诺奖得主泰戈尔之名,很多读者也信以为真。年《读者》杂志刊登了这首诗,也以“泰戈尔”署作者名。年播出的校园励志剧《十八岁的天空》有这样一句台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剧中人也说,这句话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

然而,据研究印度文学的学者称,查遍泰戈尔的《飞鸟集》,及其《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 的诗篇》等几乎全部诗集,却没有找到相同或相近的诗句。也有说作者是张爱玲的,更是没有任何依据。

据此,诗砚斋认为,张小娴原创虽然只有一段,但开创和确立了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来表现暗恋迷情的新意象,对传诗的抒情意境营造,具有开山奠基架构之功。之后众多传诵者,由原创的一段,逐渐延续拓展为十段,可谓居功至伟,但惜无名可考。而泰戈尔,虽然查其诗集并无相同诗句,但其“飞鸟”名作,与传诗 之“飞鸟与鱼”的意象,几乎完全契合,还有其诺奖名气,也使传诗得以扬帆千里而助力至伟,可谓功不可没。

因此种种,为尊重作者权利,避免轻以“佚名”代称而漠视著作权之虞,诗砚斋斗胆撮合原创作者张小娴和众多传诵延续者群体以及借以提升传诗影响的文学泰斗泰戈尔之名,代为传诗作者立名“张群尔”。其中,“张”——用以表彰张小娴的原创首创之功,“群”——权当众多传诵延续者群英之代名,“尔”——既有谐音而纪念诗翁泰戈尔之谢意,也有勉励“尔”等读者之良愿。我想,这个名字,应当也是顺理成章而公允兼益的吧。

那么,传诗魅力何在?

一是抒情题旨独特而幽微。

人世间风情万种,诗之者各有吟咏。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爱恨情愁,皆人生之常况常情,古往今来之诗吟歌咏,可谓车载斗量,多如满天繁星。

然而,心生暗恋却因阴差阳错而不能相诉相知,两情相悦却因命运多舛而不能相聚相亲,虽说也是人生境遇,自古有之,但却大都藏于隐情深处,令人羞于启齿,难以言喻!

即便有所吟咏,其所见所言“不能”结果之原因种种,大多可以归结为“客观的”和“外在的”阻隔与困扰。或因天各一方,时空远隔,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李之仪);或因岁月无情,阴差阳错,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全唐诗续拾》);或因战事纷扰,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归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或因世情冷薄,如“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总而言之,多是“外因”,鲜见“内因”。

友尚熟知,诗贵创新。传诗最可贵之处,就是别开生面地触摸和表现了情感深处一个更为隐忍的“秘密”——两情不能相诉相知相聚的原因,不是因为天差地别,不是因为阴差阳错,不是因为时空远隔,不是因为外在人情世事的纷扰,而是在于“自身”与“内因”——“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且,这种隐情,还不能诉说,不能有任何表示,还要故意掩饰扭曲,甚至要互相“掘渠”诋毁!

“客观的”和“外在的”原因,或可消除,两情或有聚时。但是,“主观的”和“内在的”原因如斯,两情貌合而神离,虽则近在咫尺,却永不可弥!这样的际遇,这样的情感,何其隐忍,何其幽微!何其无奈,何其悲哀!

也正因此,张小娴原作发声之后,虽然只是短短几句,却引起了读者,尤其是怀春而难遇的众多年轻读者的情感颤栗与共鸣。在传诵过程中,人们既借以排遣各自的迷情幽思,又把各自的体验和感受融入其中,从而使传诗风起浪涌波涛叠起而得以风流形成。

二是抒情意象新奇而瑰丽。

意象,是诗歌抒情寄意之本。如无寄托、无意境,再好的创意和匠心,也是无源之水、无妄之梦。

许多诗作的抒情意境,大都借助自然景物为意象,以实言虚,以大状大,以微说微。诸如:天——长,地——久,山——高,海——深,云——淡,风——轻,露——白,霜——冷,等等。

传诗不落俗套而另辟蹊径,摄取“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样一个虚实兼济而涵义宽泛的词汇为意象,来表现隐藏在自身内心深处的隔阂鸿沟,可谓别出心裁,闪亮清丽,令人耳目一新。人虽朝夕相处,近在咫尺,心却仿如远隔千里万里,甚至“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一近、一远,两相对比,互相映衬,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反差,并由此营造出环环相扣波涛叠起而缠绵悱恻的抒情意境。

三是抒情技巧微妙而细腻。

抒情不易,技巧各异。有如画龙点睛,惜墨如金,唯精彩之处,点到为止。有如挖井,需要层层开掘,直至深处,始有甘泉喷涌。有如剥茧抽丝,缭绕缠绵,难分难解。

传诗共十段,连环营造了十个抒情意境。有些看似相近,其实不但各有喻意,而且环环相扣而步步升级。一、二、三,说的是单向暗恋而不能为,其中又各有微妙,一言不为所知,二言不能说出,三言不能有任何表示(只能埋藏心底);四、五、六,说的是两情相悦也不能为,其中又各有层次,四言彼此相爱不能相聚,五言还要互相假装掩饰,六言甚至要故意以冷漠“掘渠”;七、八、九、十,均为借喻,但对象形态各异,而喻意叠递提升,七借喻同根生长的树枝,说的是近处的景物,八借喻遥相瞭望的星星,说的是遥远的星宿,九借喻流星的轨迹,说的是转瞬即逝的现象,十借喻飞鸟与鱼,说的是永恒难违的宿命!

这些意象与意境,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是空间的,也是情感的,虚实相衬,远近对照,互相关联却又各有微妙,互相切换而又层层推进,情景交融而形神兼备。其中,尤以 一段“飞鸟与鱼”的比喻,最生动,最形象,也最精彩,最 ,堪称“诗*”与“诗眼”!

在此顺便指出,有粗心的编者,以为其中有些诗段是重复,妄自删为八段,甚至六段选本。谬也。

有道是:一唱三叹,余音绕梁。传诗以凝聚抒情主题的箴言锦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作为每一个诗段的起句,以“不是”——“而是”这样果决而明快之否定之否定的组词结构和抒情意气,加以反复吟咏,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五,五而至六七八九十,连绵排比,情如屈子《离骚》长吁“兮”,蔡琰《胡茄十八拍》,披肝沥胆,穿云裂石,令人心潮激动而回肠荡气!

四是抒情韵律和谐而押韵优美。

韵律是诗歌语言之特色,包括诗句组合的节奏,以及相应诗行尾字发音的押韵。如将诗意比美人,抒情意义是其心灵美,语言韵律是其形态美,而押韵鲜亮则是其悦耳赏心之美声。相反,诗无押韵,则犹如美人失语,琴瑟无声。

传诗结构协调,每段四句,大体整齐,音节组合,相应和谐。每段一、二、四句押韵,而且一韵到底。诵之朗朗上口,听之悦耳赏心,犹如流水行云,琴瑟和鸣,余音绕梁而韵味萦回!

有的选本,把“最远的距离”,选录为“最遥远的距离”,以为多一字,便会多一分诗意。其实,适得其反。因为传诗的节奏,大都是单音节组词结构,如

世界上

最远的

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

距离

……。如果多加了一个“遥”字,不仅挤占了“远”字的音节分量,也打破了全诗的韵律节奏,岂不可惜?

传诗也是非常适合朗诵的作品。

诵者首先要明白的是,传诗表现的是内心深处至为隐忍而酸楚的情思,是诗者黯然神伤而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述,是顾影自怜而喃喃自语的独白。因此,传诗适宜一个人的独诵——踽踽而行,感伤而无奈,深沉而忧郁。如果要两个人表演,也应该是背对背的各自诉说。如果变成了两个人面对面的倾诉,不仅有违传诗自始至终所表现的“不知道”“不能说”“埋藏在心底”的题旨,而且容易流于一般的怨天尤人意气,那便了无情趣。

欣赏张晓弢的诵品,堪当点赞!诗砚斋与之虽然素昧平生,但从音频可以赏识,这是一位富有诗意悟性和情感表现秉赋的艺术家。他的朗诵声情并茂,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较好地把握和表现了传诗的抒情题旨和意境,令人悦耳倾心而为之深深感动!背景音乐,配以忧伤的萨克斯伴奏曲,也多层次地融合了诗情意境的氛围。

李黎、刘嘉波等群友在预览时提出了若干修订意见,对本评亦有贡献。特此鸣谢!

年10月8日,于北京。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zy/12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