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每个人体质病情有异,切勿自行用药。
注意事项请参见:安全地使用中药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人参三两,*芩三两,甘草三两,瓜蒌根四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柴胡24克,人参9克,*芩9克,甘草9克,瓜蒌根12克,生姜6克,大枣5枚。
上7味,以水毫升,煎取毫升,去滓,再煎取毫升,日分2次温服。
和解少阳,驱疟生津。
疟疾,寒热时作,烦渴,咽干,神疲纳少,自汗,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本方为疟病发渴和劳疟日久之证治。
少阳之疟病,其渴乃因木火炽盛,灼伤胃津所致。即热灼其真阴,阴液亏损。劳疟日久,正气已衰,病邪未退,仍居表里之间,故寒热时作,稍劳即发,而见神疲乏力,食少自汗消瘦。此乃脾胃受伤,气阴两虚之候是也。
《巢源》谓“凡疟积久不差者,则表里俱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疾虽暂间,小劳便发。”
疟病寒热之证,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机理相同,故小柴胡汤亦为治疟之主方。因有津伤口渴之证,故于方中去半夏之辛燥,加瓜蒌根甘寒生津以止渴;柴胡、*芩和解少阳,而透邪清热;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补脾生津,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因多药具有补养作用,所以又能治疗“劳疟”。
《金匮要略论注》曰:伤寒论寒热往来为少阳,邪在半表半里故也。疟邪亦在半表半里,故入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此少阳之象也。是谓少阳而兼见他经之证则有之,谓他经而不全涉少阳,则不成其为疟矣。所以小柴胡亦为治疟主方,汤易半夏加瓜蒌根,亦治少阳成法也,攻补兼施,故亦主劳疟。(徐可忠)
《张氏医通》曰:渴者阳明津竭,而所以致阳明津竭者,本少阳木火之势,劫夺胃津而然,故疟邪进退于少阳,则以小柴胡进退而施治也。至于劳疟之由,亦木火盛而津衰致渴,故亦不外是方也。(张璐玉)
总之,本方为小柴胡汤去半夏加瓜蒌根并减生姜量,用于疟病发渴和劳疟日久不愈之证治。
腹力中等度,季肋下痞塞感和压痛(胸胁苦满);心下痞,压之抵抗和不适感;腹直肌紧张。
小柴胡汤证有微呕,本方则不呕而渴也。
1.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耳聋目眩,脉弦者。
2.妇女胸胁肋痛,经水失调,以及经期感寒,经水忽停,热入血室,疟病发渴以及虚劳久疟等证。(以上引自《金匮要略译释》页)
3.治小柴胡汤证而渴不呕者。(《类聚方广义》)
4.治疟,本方合牡蛎汤用之效佳。(《腹证奇览翼》)
5.此方用于发热时,口甚渴,而有*疸倾向者。(《中医诊疗要览》)
6.疟,寒热往来,渴而不呕,心下痞。(《医方圣格》)
7.此渴系虚热,而非实热。不然,何不加石膏,而加瓜蒌根。师特迁疟病以述此方之途耳。凡证如小柴胡,而无半夏证,有瓜蒌根证,或疲劳困惫之状者,不论何种疟病,皆宜用之。(《汉医学》)
8.余屡用本方加麦冬、地*,兼用第二*解丸(*连、桅子、*柏),治肺结核,身体枯瘦,微咳虚热,手掌足踱烦热者。(《汉医学》)
现代临证,本方用于小柴胡汤证渴而不呕者之诸疟疾。
1.本方若与《伤寒论》综合研究,《伤寒论》98条之小柴胡汤加减法中谓,在小柴胡汤证的基础上,“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者,即本方之全部成分,但其所不同者,谓本方人参未加大剂量。由此可知本方亦为小柴胡汤之变法,至于人参是否要加大用量,宜根据正气虚损的程度而定之。
2.劳疟正虚液伤者,本方加醋制鳖甲20克,制常山(姜水炒)15克,以养阴软坚截疟祛痰。
?(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每个人体质病情有异,切勿自行用药)
1.消渴
刘××,男,43岁。患舌干口渴已有余日,有时竟一次饮水一暖瓶之多,初起认为经常出车缺少水所致,故未加重视,继之发现心烦头晕,自觉面热如醉状,来就诊。遂查尿糖(+),血糖因不便未能检査,望其咽部有轻度充血,但扁桃体不大,舌质红,苔白稍腻。追问病史,一月前曾患感冒,寒热往来,咽干口燥,虽经治疗好转,但口舌干燥有增无减。切其脉弦细而数,左关尤盛。乃风热郁于少阳,而津枯液燥,先投以柴胡去半夏加瓜萎汤合三才汤化裁:柴胡9克,太子参30克,*芩10克,甘草9克,*柏9克,生石膏40克,石斛9克,寸冬15克,竹叶9克,瓜蒌根45克,尾连10克。服药3剂,渴明显减轻,又服6剂,尿糖转(-),诸证消失而愈,又以六味地*丸,玉泉丸调理以善后。(《张仲景药法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年版)
2.劳疟
伍××,女,40岁。患劳疟已半年,每日下午开始畏冷,旋即头痛发烧,汗出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薄,脉弦细数。每次服奎宁可止,但遇劳即发。此体质虚,正不胜邪,拟扶正祛邪,用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参15克,柴胡10克,*芩15克,瓜蒌根12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加醋炒常山10克。服3剂疟止。继用秦艽鳖甲汤:秦艽、鳖甲、地骨皮、柴胡、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加首乌、*参、甘草。服七剂后未复发。(《金匮要略浅述》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版)
本文出自李文瑞等编著《金匮要略汤证论治》
金匮要略——栝蒌桂枝汤
金匮要略——葛根汤
金匮要略——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麻*加术汤
金匮要略——麻杏苡甘汤
金匮要略——防己*芪汤
金匮要略——桂枝附子汤
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金匮要略——甘草附子汤
金匮要略——白虎加人参汤
金匮要略——一物瓜蒂汤
金匮要略——百合知母汤
金匮要略——滑石代赭汤
金匮要略——百合鸡子*汤
金匮要略——百合地*汤
金匮要略——百合洗方
金匮要略——瓜蒌牡蛎散
金匮要略——百合滑石散
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
金匮要略——苦参汤
金匮要略——雄*散方
金匮要略——赤小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
金匮要略——白虎加桂枝汤
金匮要略——蜀漆散
金匮要略——牡蛎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