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茶右書:第27篇
墨妖
文:深蓝
早期制墨材料为 的石墨或炭,把它们细加研磨就直接使用,但这样书写,笔涩,颗粒粗,不适合写在纸上或是绢上。
后来工艺精进,有人造出了烟灰墨。汉时用扶风终南山之松,晋时取庐山松,唐时取易州、上*松。南唐时李廷圭造墨,取松烟一斤、珍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再捣上万杵,墨放入水中三年不坏,其做式之考究,以至苏东坡慨叹道:“非人磨墨墨磨人”。北宋后,歙县、黟县的制墨业蓬勃发展,徽墨从此大行天下。
据记载,元时用松烟制墨的高手朱万初,他所采用的松全都是三百年以上摧朽而未化成泥的古松。因为朱万初认为,这种年岁的松早已经成仙,带有灵性。纯用此松烟制成的墨,附着摧朽之松未曾泯灭的精英。
到宋元时代,松烟墨已经势微。从明朝起,油烟墨开始流行,油烟墨质细墨黑,书写更为流利。熏烟的油多用桐油、麻油、苏子油和猪油等。嘉靖朝时,最受 的江南制墨高手是罗龙文、邵格之、方正三家。其中以罗墨最受追捧,罗墨每挺都重二两余,最重的达五两,他所制的“一池春绿”“合欢”“伏虎”“通天香”“龙濞香”“碧玉圭”“蛾绿螺”等款式都千金难求。
罗墨基本上是以桐油烧烟。《图经》云:桐,三月开淡白花,五瓣,红蕊,繁蕃满树,望之若积雪状。结的果实,大如鸭卵,籽可出油,不能食,用来点灯也臭不可闻,烟焰熏煤却是上佳的制墨原料。熏好的烟,接下来就是和胶。因为烟是干燥松散的东西,要把它制成墨,还得用胶去黏合,这道工序叫“和胶”。“和胶”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各胶得法,次灰也能制成善墨,如果失误,上等烟灰也会成为废墨。罗墨在当时之所以名气大,在于“和胶”得法。
罗龙文常用麝香粉、玉屑、金、珍珠及鹿胶等贵重物和之,造出的墨坚不可折,写在绢纸上不褪色。罗龙文在和胶时还常常别出心裁地加入藤*、鸡白、犀角、皂角、马鞭草等药材,所以罗墨还常常被人当作药物用。
罗龙文人称“墨妖”,不仅是因为善于制墨,更因为他的游侠性格与传奇经历。罗龙文精于鉴古,轻财任侠,喜欢到处交游,结交能人异士。他与当时 的海盗王汪直是同乡也是朋友,因此很深地卷入朝廷的*治斗争中。后来又投靠了严嵩儿子严世蕃,并与之一起密谋造反,失败后被处死。家族戚友惧怕罹祸,没有人敢去收殓尸体。
因得从上海来京的友人顾从礼与顾从德的帮助,罗龙文的儿子罗南斗得以逃脱。这个侥幸逃出生天的儿子,改名王常,字延年,又号青羊生,居上海四十年,活到七十多岁。罗南斗像他父亲一样,善于鉴赏,尤善鬻古,还收藏大量秦汉古印及元人私印。
灼灼其华的罗小华墨,无人为继,逐成绝响,人们只能在各种典籍各种记述里,一睹惊鸿之影。
罗小华大圆墨,一池春绿四行书字,一面盘螭戏水,上旁“小华逸史”,又“水云居制”。
----《漫堂墨品》
罗小华墨,长一寸七分,广九分,厚六分,通体作海螺形,壳外磊坷历落,略似蟾蜍皮,而光泽莹堪似古玉得人精气,生出一种活润之态。螺唇隶书“蛾绿螺”三字,瘦劲宽博,有礼器碑风骨。
罗小华墨,长二寸七分,广九分,厚二分强,重八钱四厘。牛舌式,极简古。一面行书“华道人造”款,两侧一“嘉靖乙卯”,一“通天香墨”。此墨以质朴为主,与精致迥不相侔,然治墨名家其精致处固不可及,其朴质处亦不可及,所谓殊途同归也。
-----《中舟藏墨录》卷下
图片、音乐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