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是一种集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与一身的植物,它在我国已经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那么,苏叶既然历史悠久,肯定也是对人体有着不少的好处的。
苏叶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卜素、高矿质元素等,还含有抑制活性氧预防衰老的有效成分。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2微克。
现在来看看苏叶的妙用。
历代医家著说
宋《本草图经》:紫苏,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夏采茎叶,秋采实。苏有数种,有水苏、白苏、鱼苏、山鱼苏,皆是荏类。白苏方茎圆叶,不紫,亦甚香,实亦入药。鱼苏似菌陈,大叶而香,吴人以煮鱼者,一名鱼舒。生山石间着名山鱼苏,主休息痢,大小溪频数,干末米饮调服之,效。
《本草纲目》: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圆而有尖,四围有锯齿;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苏,乃荏也。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则发汗解肌;同芎穷、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本草汇言》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花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一物有三用焉:如伤风伤寒,头疼骨痛,恶寒发热,肢节不利,或脚气疝气,邪郁在表者,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或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设或上气喘逆,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痰火奔迫,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三者所用不同,法当详之。
《药品化义》: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湿热脚气,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丹溪治春分后湿热病,头痛身热,脊强目痛,鼻干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助其威风,发汗解肌,其病如扫。取其辛香,以治抑郁之气,停滞胸膈,入分心气饮,开心胸郁热神妙。如寒滞腹痛,火滞痢疾,湿滞泄泻,少佐二、三分,从内略为疏表解肌最为妥当。参苏饮治虚人感冒风寒,方中一补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义,减去人参,或服之不应,或邪未散而正气先虚。
《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今人恒以茎、叶、子三者分主个症。盖此物产地不同,形状亦别,多叶者其茎亦细,而茎杆大者,则叶又少,故分析辨治,尤为精切。叶本轻扬,则风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闭,宣通肌表,泄风化邪,最为敏捷。茎则质坚,虽亦中空,而近根处伟大丰厚,巨者径寸,则开泄里气用之,解结止痛,降逆定喘,开胃醒脾,固与开泄外感之旨不同。而子则滑利直下,降气消痰,止嗽润肺,又是别有意味。此今人选药之密,已与宋金元明不同,不可谓非药物学之进境者。
《长沙药解》苏叶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冲逆,扩胸腹而消胀满,故能治胸中瘀结之证而通经达脉,发散风寒,双解中外之药也。紫苏致新推陈之宣剂,轻剂也。故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叶则偏于宣散,茎则偏于宣通,子则兼而有之,而性稍缓。
现在用法
1、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
3.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4.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常用配方
1、用於感冒:紫苏叶10克,葱白5根,生姜3片,水煎温服。
2.用於外感风寒头痛:紫苏叶10克,桂皮6克,葱白5根,水煎服。
3.用於急性胃肠炎:紫苏叶10克,藿香10克,陈皮6克,生姜3片,水煎服。
4.用於胸膈痞闷、呃逆:紫苏梗15克,陈皮6克,生姜3片,水煎服。
5.用於孕妇胎动不安。麻根30克,紫苏梗10克,水煎服。
6.用於妊振呕吐:紫苏茎叶15克,*连3克,水煎服。
7.用於水肿:紫苏梗20克,蒜头连皮1个,老姜皮15克,冬瓜皮15克,水煎服。
8.用於食蟹中*:紫苏叶30克,生姜3片,煎汤频饮。
9.用於阴囊湿疹:紫苏茎叶适量,水煎泡洗患处。
10.用于体内寄生虫,紫苏茎叶适量,和面一起蒸馒头,食之可以灭杀蛔虫等体内寄生虫。
选方宜忌
1.紫苏叶与鲫鱼一起食用后容易生*疮。
2.长期服用紫苏,脾胃虚寒的人会出现滑泄症状,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气。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3.紫苏属于辛温之品,凡有风热感冒(症见发热重、畏寒重、汗出、口渴等),尤其是热重者忌服;气弱表虚,倦怠无力、经常感冒、发热有汗者也不宜使用。
4.同时,紫苏叶不能食用过多,因紫苏含有大量 , 在人体内遇上钙和锌便生成 钙和 锌,在人体沉积过多会损伤人体的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
5.紫苏含有挥发成分,所以不宜长时间煎煮;紫苏还有一定的升血糖作用,故糖尿病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