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评诗微刊第期英子点评杨逸明诗十

英子点评杨逸明诗十首

七夕口占

杨逸明

高铁飞机似迅飚,天涯海角路非遥。

女牛不爱新科技,依旧年年渡鹊桥。

英子点评:

这首七夕的即兴之作从今天的“高科技”出发,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与“鹊桥”进行对比,反衬出“渡鹊桥”这种经典爱情所包含的意义,即七夕——中国情人节的含义。

起句用风速形容“高铁飞机”这两种典型的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速度之快,承句写即便是天涯海角的距离,因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显得并不遥远了。社会的进步,给相距两地的情人创造了便利的相会条件。以此铺垫,转结落笔牛女般的爱情故事:不管时空如何变化,七夕依旧,牛女双星依然在银河上的鹊桥诉说着相思。

全诗语言浅白,然结句的处理耐人寻味: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爱情都应该是永恒的主题,不会因外在客观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它是存于相爱的人心中最美的情愫,与新科技这些外在的工具是无关的。传统即经典,经典即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鹊桥故事是永恒的。“牛女年年渡鹊桥”实质反映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爱情的表现方式会有所改变,但真正的爱情内涵是永远不会变的。

访古尔本市肯莫庄园

杨逸明

庄园百岁忆将*,远客称奇共一巡。

老树移来寰宇土,旧砖沾带战时尘。

当年古堡多奴仆,今日豪门换主人。

王谢堂前飞燕子,最知谁富与谁贫。

英子点评:

这是杨逸明先生“澳洲行”作品之一,以通俗浅显的语言表现了古尔本市肯莫庄园的风情。首联总起,颔联抓住“老树”与“旧砖”这两种典型物象写出此地的景象,颈联今昔对比,由此生发联想,带出尾联。“王谢堂前飞燕子”化用唐·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之句,以“堂前飞燕”来见证庄园历史:最知谁富与谁贫。趣味顿生之余略带沧桑之味。

与老友丁香花园小酌

杨逸明

今夜星辰昨夜风,人生珍惜几回逢。

入新世纪添新梦,聚旧园林忆旧踪。

一夕叙情茶沏热,千杯感慨酒斟浓。

重温往事微微醉,笑遣寒冬变暖冬。

英子点评:

以浅白之语写诗,道出生活之感,是杨诗特点之一。作者与老友丁香花园小酌,回忆曾经 过的日子,笑谈之间情怀更切,情谊如酒样深浓,感慨尤多。不管往事是何种颜色,诗人之心是豁达乐观的,重温往事亦如品味茶酒一般,让人心头温暖,寒冷的冬天也变得温暖如春,这是友情的温度。

情人节逢疫情人人宅家不出,戏作

杨逸明

临危各守自家庐,幽会今宵一概除。

可贵难抛是生命,爱情高价不如初。

英子点评:

今年的情人节极为特殊,因逢疫情人人“各守自家庐”,故“幽会今宵一概除”。作者不禁由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一诗中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生发感触,反向写之:可贵难抛是生命,爱情高价不如初。生命与爱情相较,爱情已经“降价”矣。如此戏作,抒无奈之感。

翻阅父母旧相册

杨逸明

小房间里对孤灯,相册翻披泪不胜。

照上神情仍焕发,心中痛感总沈凝。

镜头已被阴阳隔,焦距空随岁月增。

生活往常诸细节,时时显影脑皮层。

英子点评:

以大白话入诗而新意迭出,乃杨诗特色之一,此诗亦然。首联自然引入,以“泪不胜”定下情感基调;颔联突出看照片之真切感受,看到照上父母的神情仍然焕发出当年的风采,如见其人,内心的痛感更是沉甸甸的,挥之不去。颈联巧用“镜头”“焦距”之丰富含义,继续生发感慨,最为精警耐品:如今已是阴阳两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越来越远。然而,“生活往常诸细节,时时显影脑皮层”,无法忘却的怀念尽在其中。作者以“显影脑皮层”的幽默寓真挚情怀,达到了“笑中含泪”的效果。幽默,不一定是给人带来笑声的,同样也会让痛楚加倍。

题苏州湾太湖新城

杨逸明

波光浩渺涌微澜,流向苏州碧一湾。

隔岸楼和山对峙,倚窗人与鹭相看。

江湖不让心源涸,天地长教眼界宽。

入夜新城灯闪烁,珍珠落满水精盘。

英子点评:

抒情与说理,不能离开景的烘托,否则显得苍白无味。如何将景、情、理三者融于诗中,布局安排和语言运用尤为重要。杨逸明老师这首写景诗很讲究构图技巧,给人以美的观感;同时又恰如其分地抒情寓理,给人以丰富的感受。首联写景,对句巧嵌“苏州湾”而毫无痕迹。颔联情景交融,楼与山相对,人与鹭相看,表现了太湖新城的景观,和谐美好。颈联由景寓理:傍水而居,江湖不会让你的心干涸而无灵气;楼高接天,自会让你的眼界开阔无比。言外之意,苏州湾太湖新城不仅仅是美丽的居家之所,更是一处陶冶身心的好地方。尾联以景结情,化唐·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一》的“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巧妙地赋予苏州湾太湖新城为“水精盘”,令人不由对此楼盘心生向往之情。全诗紧扣题目,给苏州湾太湖新城设计了一张精美的名片。

闻某大学为外籍留学生配置女伴读生

杨逸明

学府解风情,配备添香伴读生。

自古上邦多淑女,为今外籍育精英。

奇招独出真无语,怪事常看已不惊。

卑鄙成才须厚黑,有通行证助横行。

英子点评:

时闻高等学府为外籍留学生配置女伴读生已是不鲜,无疑严重 了国人的情感。杨逸明老师的这首诗叙事议论相结合,鞭挞入里,入木三分,读来痛快淋漓。首句出语不凡,讽味即出,对句“配备添香”说明 学府如何解风情,为下文议论蓄势。中二联道出国之淑女而今成为了“育精英”的工具, 学府出此奇招令人无语,然而已是见怪不怪了!讽喻之中亦含无奈。尾联一语中的,谓此做法为“卑鄙成才”,而“成才之路”须精通“厚黑之学”,取得此“通行证”便可助“横行”一臂。讽喻与风趣的结合,道世人未尽之语,杨诗风格也。俞洪敏在两会上《关于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的建议》的提案最受全国网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uzia.com/bzzz/7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