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癞风初期图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01/9393594.html
1
限制加工食品的数量
不少加工食品虽然是植物性原料制成,但主要成分多为精白米面,并加入了大量的糖、油、盐和“植物奶油”来获得良好口感,这些食品完全反而会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2
烹调控制油、糖和盐
植物食材的风味通常较为清淡,但有些素食者为了满足口味需求,会在烹调时加入大量的油脂、糖、盐和调味品。例如一些以素食为原料的仿荤料理,一些甜食点心食品,虽然没有动物原料,却含有相当高的油、盐、糖,以及增味剂,它们已经没有植物性食品原有的健康效应了。
3
多吃水果就要少吃主食
很多素食者喜爱水果酸甜的口味,但在吃水果时也不要忽视其中8%以上的糖分,应通过少吃主食来防止能量过剩。果汁也有同样的问题,它们的含糖量都在8%以上,大量饮用都有增肥的可能。
4
素食≠生吃大量蔬菜
蔬菜中的很多营养成分通过加热烹软,才能很好地与胃肠道中的油脂成分混合,从而得以吸收利用,如维生素K、胡萝卜素等,完全生吃并不利于这类营养素的吸收。
5
选择绿叶菜
从营养角度看,蔬菜也有优劣之分,由于蔬菜占素食者膳食中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应尽量选择营养素丰富的绿叶蔬菜。
6
主食换成杂粮杂豆
精白米、精白面粉中所含的营养素非常少,不吃肉类又减少了B族维生素的来源,豆制品中维生素含量也很少。只有把主食大半换成杂粮、杂豆才能有效提高B族维生素的供应水平。
7
豆类或豆制品应充足
素食的人需要从豆制品中获得人体所需的蛋白质、钙、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D,摄入不足将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
8
适量摄入发酵制品,补充维生素B12
虽说人体储备的维生素B12在转为素食之后仍可支撑三四年,但长期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恶性贫血和神经纤维变性。这种维生素不存在于纯植物食品中。
所以对于纯素者来说,只能从菌类和发酵制品中补充,但因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利用效率较低,建议还是要额外补充维生素B12增补剂。
此外,发酵食品的铁、锌元素利用率也比较高。
所以说,食素并不是吃蔬菜水果那么简单,反而需要比吃普通膳食更加注重食物的均衡与搭配,必要时服用营养补充剂。因为只有在各营养素充足且相互平衡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出素食的各种优势和好处。
素食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对环境的保护是有益的。但每个人身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针对自己身体的情况合理搭配素食。必要的时候需要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也要适当补充营养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专门有一章《素食人群膳食指南》指出,素食人群需要认真对待和设计膳食,如果膳食组成不合理,将增加营养素缺乏风险。
亚太素食联盟前主席、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的李铎教授说过,素食者最容易缺的营养素是维生素B12和欧米伽3脂肪酸。
人体缺乏维生素B12,会出现疲劳、肌肉功能差等症状,导致舌炎、红细胞减少、心功能降低和生育力下降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会造成不可逆损伤,特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 。
欧米伽3脂肪酸则与大脑发育、心血管系统ji病、2型糖尿bing、抑yu郁症等多种非传染性流行病密切相关。
素食主义者吃得健康,关键在于科学膳食。李铎教授也给出了建议,素食者应坚持以下膳食原则:
1
谷物为主,食物多样化
●谷物是素食者能量的主要来源,能提供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全谷物营养素更丰富,应该适量增加。●素食者不能偏食,每天摄入的食物应至少12种,每周至少25种。●每天50~80克大豆,多选择发酵豆制品。●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等。发酵豆制品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12,腐乳、豆豉、臭豆腐、豆瓣酱、酱油等可常吃。●大豆食物与谷物搭配,可发挥蛋白质互补的作用,令营养明显提高。2
常吃坚果、海藻和菌菇
●坚果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B族维生素、钙、铁等,常吃有益心脏健康。●藻类中含有较多的欧米伽3脂肪酸。●菌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真菌多糖类,可作为素食人群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全素者每天应吃坚果20~30克,藻类或菌菇5~10克。
3
摄入充足的蔬果
●食者食用量与一般人群一致,即保证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克,深色蔬菜占一半;天天吃水果,每天摄入~克,不能用果汁代替。
4
合理选择植物烹调油
素食人群如果吃油不当,容易导致欧米伽3脂肪酸摄入不足。亚麻籽油(胡麻油)、紫苏油、菜籽油、大豆油都富含α-亚麻酸,是欧米伽3脂肪酸的成分之一。
建议用菜籽油或大豆油炒菜,亚麻籽油或紫苏油凉拌,用调和油煎炸食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