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冬至,北风肃杀,草木凋零。人在北方,在民间一直都有冬至蒸冬的习俗。便俗语有云:“冬至不蒸冬,穷得乱哼哼”,多喜欢把一些食物蒸起来吃,如豆包,火烧等。
早 十年以前,东北的冬天是难熬的,不得有时令蔬鲜采供。便家家户户,于冬日来临之际,储下许多白萝卜、土豆、地瓜、大白菜,置之地窖,随取随吃。其中白菜,非要积渍一缸不够。然后经历时间,逐得酸菜,其可汆白肉,烩血肠,亦可炖排骨,包饺子,为东北年下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家菜。无论吃做,都颇显得粗犷豪放,大火煮开,大锅熬炖,大盆盛装。设若见了,免不得勾动食指,来饕餮一空。
又说饽饽儿。在东北,饽饽儿是干粮的总称,源自满语,总有豆包,粘火烧,苏耗子、饽椤叶饼等等,以*米、糯米发酵,以豆沙作馅,酸菜肉作馅,亦或芝麻一类作馅。最特别的,是东北一种叫苏子盐儿馅的,是苏子炒熟加盐儿调味,咸鲜口儿。所谓苏子,即白苏种子。其食用历史久远,在古曰荏。于成语“时光荏苒”当中,即说此君。为旧时常吃之物,可惜岁月境迁,较少人知道并食用了。
又说蒸冬,似出民俗,实亦不然,要说历史源头,辄就远了,最早可上溯至西周成王时期。时有周公制礼,具见《周礼·春官·大宗伯》,其语有云:“……,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其时,天子与诸侯最重莫过两件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具体来说,周天子与诸侯,每年于四时之间,克期举行郊天大礼。以祈风调雨顺,物阜民安。即说春祠,夏礿,秋尝,冬烝四者。初不定时。
其中春祠,祠犹食也,犹继嗣之意,言春物始生,孝子思亲,故春祠不用牺牲,为祈子孙兴旺。其中夏礿,礿读月,礿者,物之始熟可汋,意有新菜可供。其中秋尝,意收割以藏,使尝新谷,告以年获。其中烝冬,烝者升也,其又同蒸,乃大进品物之意,是谓年终岁尾,进供年产,因之隆盛。
在古之时,人以冬至处年终岁尾之际,故朝中放假,百姓欢愉,家家户户祭祖,*旅边塞关闭。商旅歇业,亲朋以美食相赠,彼此来往拜望,甚有“冬至大过年”之说。
以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