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就职的周华诚在他的文章《紫苏》里这样开文介绍:这位美女,名叫紫苏。紫苏的紫,紫苏的苏。
我再说给你听紫苏的那些别名——白苏、赤苏、红苏、黑苏、白紫苏、青苏……等等“苏”,你是不是一下就爱上这位“美女”了,她一定像甜糯糯的苏州美女一样的美吧!如果你这样认为,我相信你一定没有种过紫苏。
事实上,紫苏是一位野丫头。这是因为首先是她好养,适应性强,尤其对赖以生存的泥土要求不高,不似那些兰啊多肉呀你要是不给它们专植的土就死给你看。随到各处,房前屋后,沟边地边,果树幼林下,只要是能扎根她就顾自个儿长,且长得特快,一晃就个儿高高的了。其次她长得粗旷,不骄柔。宽大密集的叶,撑得高高的茎,好像一个北方妞,把边上那些小家碧玉们比在身下,插着粗腰鄙夷地看不起她们,同样一片蓝天照耀,同样一方大地润泽,怎就那么精贵了呢?
紫苏又是一位中药师,浑身都是宝。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苏叶有解表散寒之功效,可治感冒、腹胀等症,苏子有镇咳祛痰之功能,苏子出的油又叫苏子油,长期食用对治疗冠心病和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如此好养不挑剔的紫苏,居然又如此大有用处,你不禁要对她心生崇敬了吧!但如果我跟你说她还是位养生大师,你是不是有点不可信?
其实紫苏可做菜几乎世人都知晓。早在明代李时珍就有记载:“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紫苏在国人的饮食中很是常见,紫苏佐鱼可去腥膻,紫苏炒*瓜有降糖作用,紫苏炒螺蛳有发汗解表作用。
真真让人刮目相看!
当你凑近紫苏的叶、茎甚至花时,一种淡淡的清香令你心旷神怡。
是的,紫苏属唇形花科,据记载,香药草植物大多属唇形花科,内含精油,能发散特别香气,被视为奇物。什么是唇形花科?这么跟你说吧,你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这类花开花时花瓣裂为两片唇形,其裂缝无论是天生的还是用手指稍加挤压而出现的,看上去都像一对张开的嘴唇。”(摘自卢梭《植物学通信》)
属于这一类的花,我说几个名你就不会觉得深奥离奇了,薄荷、熏衣草、鼠尾草、迷迭香、一串红,等等。按我的种植经验,这一类的花大都长成像稻穗一样的序状,花不大,甚至迷你,但排列成一串,就显得十分清新雅致。尤其那个蓝色的鼠尾草,我在露台种过,成片成片的,星星点点的淡蓝色小花,实在美得让人看不厌。
所以周华诚又说,紫苏,是一位善良的女子,灵*散发着香气的女子。
如此文艺的说法,我又怎么忍心从紫苏身上摘叶、掐茎、榨苏子油呢?所以我种了一大盆紫苏,却从未去拿来煮鱼汤炒青螺。我只是每天看着这些紫绿色的叶,在阳光下恣意地舒展,渐渐开出淡淡的紫色小花,渐渐从苏叶间顶出一串串苏子。
偶尔,那些细碎的花和子会被风吹落,于是盆底下细细密密地,是一片浅紫淡绿。我甚至都不忍心去清扫这些落在地上的浅紫淡绿,就像不忍心清扫掉落在桂花树下的那一片金*。谁忍心清扫掉一片风景啊!
但或许我可以等紫苏因秋风的吹摧日渐枯萎谢落时,将她们一齐采摘了,晒干,并保存。如此,好像觉得紫苏仍旧没有枯谢,即使枯谢了,那*似乎还留着。
因从未用紫苏做过清香可口的菜,这里从网上载了几幅诱人的图,给读者养眼。若有兴趣,亦可试之。
紫苏煎*瓜,有降糖作用
紫苏炒石螺,有解表发汗之功效
紫苏炖鱼,有去腥膻明目之功
赞赏